-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传统生命哲学视角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基于传统生命哲学视角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防止和减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重要措施。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中蕴涵着开展生命观教育的大量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白生命的神圣性,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死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借鉴传统生命哲学,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主要有五条途径:其一,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二,要渗入到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中;其三,要开设中国传统哲学的讲座和选修课;其四,在心理咨询中要重视传统生命哲学;其五,要利用好网络
关键词:传统生命哲学;生命观教育;儒家;道家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1)04-0094-04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据报道,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北京、上海各23宗。2009年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1]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嘎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
防止和减少大学生的自杀行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行动。一方面,要努力减少导致大学生自杀的诱导源,尽快建立和完善危机干预机制,另一方面,要重视和预防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生命观教育。我们认为,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防止和减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极为重要的措施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当然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也要吸收古今中外的生命哲学中的积极因素。例如,在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两大主要流派的儒家和道家的生命哲学)中,就蕴涵着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观教育的大量宝贵资源。本文拟就如何借鉴中国传统生命哲学、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生命的神圣性,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生死问题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生命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儒家哲学十分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往往把人与天地相提并论,从而使人的生命具有了颇为强烈的神圣色彩。《周易》提出:“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2]“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立地之道曰柔与刚。”[3]认为人居于天、地之间,为“三才”之一,人和天、地构成宇宙万物的三大支柱,人可以“与天地参”。这一观点在后世有重要影响。汉代“儒宗”董仲舒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4]天、地、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如果三者中缺少一个,世界将不成其为世界。所以,天、地、人均是万物的根本。董仲舒还对人身与天地进行附会比照:“物?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5]人高出于万物之上,能与天地并列,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在天地中找到对应物,人身如同天地的缩影。这种附会并不科学,但体现了古人对于人的地位的充分肯定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6]明确地肯定了人的价值。荀子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分疏和论证:“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7]人超越于水火、草木和禽兽,是宇宙间最高贵的事物,也是最复杂、最神奇的事物。对于这样一种“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儒家表示了充分的重视和珍爱。儒家强调孝,就把珍爱生命与孝敬父母联系起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8]身体乃父母所赐,应该小心保护,一丝一毫也不能随意损伤,这是对父母尽孝的基本要求。儒家珍爱生命,但也不是一切以生命为重,在有必要付出生命的时候,他们认为应该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9]认为“仁”的原则高于生命。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0]生命是可贵的,正义更加可贵;为了正义事业,可以牺牲生命。但是,对于个人在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儒家认为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值得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往往将其归于“命”的范畴。儒家所讲的“命”,主要是指人力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客观因素。孔子说:“道之将行也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命也。”[11]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12]不懂得某些事情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这样的人不配称作“君子”。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3]生死和富贵都不是人自己所能决定的(因此没必要过多地考虑它们)。北宋理学家张载说:“存,吾顺事;没,吾宁也。”[14]在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