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教学中审美距离.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正确把握教学中审美距离

如何正确把握教学中审美距离摘要:正确把握教与学之间的审美距离是坚持科学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力戒“三隔”,即“情隔”,“理隔”,“语言隔”;做到“三不隔”,即“情不隔”,“理不隔”和“语言不隔” 关键词:审美距离 教学方法 隔与不隔 How in does the correct assurance teaching esthetic distance He Jingning Abstract: The correct assurance teaches with study the between esthetic distance is the insistence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 effective way,must achieve this point,must the strength abstention “three separate”,namely “the sentiment separates”,“the principle separates”,“the language separates”;Achieves “three does not separate”,namely “the sentiment does not separate”,“the principle does not separate”,“does not separate with the language”. Keywords: The esthetic distance Teaching method Separates with does not separate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68-02 “距离”原来是近代审美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英国人爱德华#8226;布洛在他的《现代美学观念》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距离说”,他认为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应当首先把握住一个恰到好处的心理距离,没有这个适当的距离,审美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距离太大或太小都会破坏审美。所以正确地把握这个适当距离,便成为审美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在审美中,在教学中也普遍地存在着。无论是大学教学,还是中学教学,都有这个问题。建国以来,我国教学改革中一直存在着“师道尊严”和“反师道尊严”两种教学作风和方法的对立。这个问题直至今日仍没有妥善地普遍地得到解决,其实质就是如何正确地把握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适当距离。我在上大学期间去吴旗二中实习,首先遇到了这个问题。实习的学生一身孩子气,我在情感、语言、志趣、习惯等方面与中学生十分接近。实习生身份使我拿不起老师的架子,学生也愿意和我交朋友,于是很快便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课内课外情同兄弟和挚友,分别时竟难舍难分,双方都哭哭啼啼。这与二中一贯的校风校纪甚不协调,与本校既成的师生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记得在实习总结会上,二中校长很诚挚、委婉地对我们提出批评意见。他认为师道尊严不可少,必要的体罚无可非议。这样,师生、教学之间才能保持距离,因为教师有尊严,说话才有权威,有了这个权威,学生才信任教师传授的知识;体罚往往是加深学生记忆的有效方式。我们对他的批评意见不以为然。依我们现在的观点看,双方的教学方法都有不妥之处。实习生们力求缩小师生、教学之间的距离,以至于无距离,这过头了。二中的教师尽力扩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双方隔膜,互不理解,产生敌意,这也过头了。前者距离太小,后者距离太大 距离太大,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会对教学直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障碍。在我的经历中,遇到不少小学教师,中学与大学教师,他们有的道貌岸然,糜鹿不接,讲课时与学生没有任何感情交流,如同一部正在播放的留声机,他们讲过的知识,学生印象不深,很快就忘得一千二净了。至于那些整人的教师,学生就退避三舍,他讲得再好也听不进去,怎么能记得住呢?有的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课堂上能以情动人,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他们讲过的知识连同他们的音容笑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记忆 王国维论诗时曾说过,诗有“隔”与“不隔”之分。其实在教学中也有“隔”与“不隔”之分。有“隔”的诗境界不佳,有“隔”的教学效果不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间隔”状况很多,表现形式多样,总其大端,有以下三种: 一为情隔。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不了解学生的爱好、优点、缺点、特长。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把班级分成几种。讲课时,古板生硬,无情感,目中无人,两眼盯着教学用书,不管学生反映。这就是情感间隔 二为理隔。“理隔”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尤为集中。教师讲课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