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神道石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神道石刻

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神道石刻【关键词】河北廊坊;明代;刘体乾墓;石刻 【摘要】2003年,为配合公路施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地的石刻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搬迁,共清理出被淤埋地下的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等石刻14件(座)。这些神道石刻种类较多,雕刻手法多样,体现了明代石雕艺术的风格,是研究明代雕刻艺术和官员墓葬等级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2003年9月,廊坊至沧州泊头公路拓宽工程西北―东南向穿过廊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体乾墓地,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刘体乾墓地石刻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搬迁。由于公路走向不涉及刘体乾墓葬,且工程时间紧、任务急,加之刘体乾后裔有特殊要求,故墓葬未做清理发掘 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地位于廊坊市安次区仇庄乡东储村东南,光荣村(原安次县故城)东北,西邻廊泊公路(图一)。地貌为南北向洼地,西高东低,东缘低于现地表约1.6米,向西为渐高的缓坡。该地为永定河泛区,1950年、1953年永定河两次泛溢决口,刘体乾墓地石刻被淤埋于地下,1956年修筑廊泊公路时,又被掩埋于路基之下,因此这些石刻才得以保存下来。多年来,地表仅暴露神道碑碑首、东侧石望柱及一个石牌坊柱的柱头。此次清理出土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等神道石刻14件(座) 刘体乾墓占地总面积约17500平方米。神道为南北走向,长113米,宽20米,长方形青砖铺砌而成。石刻均取材于北方地区的砂岩石,色泽灰白,质地略疏松。神道南部为石牌坊1座,中部左右两侧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石望柱、石狮、石虎、石羊、石马、石翁仲各一对,北部为神道碑1通、谕祭碑2通(图二) 石牌坊1座,残。四柱三间三楼柱出头式,长方形条石铺底。石柱为倭角方形,边长45厘米,边柱高327厘米,中柱高370厘米,石柱承托小额枋处浮雕荷叶纹。柱下部由抱鼓石围护,边柱各有抱鼓石3个,分别高149厘米或115厘米,底长93厘米,厚26厘米;中柱各有抱鼓石2个,高156厘米,底长105厘米,厚32厘米。抱鼓石中部均雕刻转角莲纹(图三)。柱头残(部分缺失),满雕流云纹。明间门道宽210厘米,两柱间由下向上依次为小额枋、垫板、大额枋、檐楼。小额枋下部两端雕饰雀替;垫板宽50厘米,厚18厘米,楷体阳刻“敕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刘公神道”;檐楼为歇山顶式仿木结构,戗兽、垂兽部分缺失。次间门道宽185厘米,两柱间由下向上依次为小额枋、垫板、大额枋、檐楼。小额枋下部两端雕饰雀替;垫板宽47厘米,厚17厘米,双面雕如意云纹各三朵(图四);檐楼形制与明间檐楼相同。额枋、垫板与四根石柱以榫卯相连,缝间填以白灰、碎石片 石望柱2件,一件残断,另一件完整。由方形石基座、八角形须弥底座、柱身、承托、望兽五部分组成。底座每面宽38厘米,对角径97厘米,高63厘米,底沿雕有卷云纹。柱身为八面柱体,每面宽18厘米,对角径46厘米,高298厘米,素面。承托直径80厘米,高32厘米,呈束腰状圆形,浮雕仰莲、覆莲及连珠纹。望兽呈蹲坐式,宽25厘米,通高78厘米,其中一件望兽佚失 石狮2件,圆雕,完整。为卧式,身长146厘米,宽48厘米,高70厘米;底座长110厘米,宽55厘米,厚11厘米。狮面相凶猛,两前爪向前卧于石座之上,伸颈昂首,嘴微张露齿,颈部、颌下、前肢肘处均雕饰卷曲鬃毛,尾贴于身体一侧,鬃毛飘逸,动感十足,狮爪紧抠地面,关节清晰,健壮有力(封二,1) 石虎2件,圆雕,完整。通高118厘米,宽50厘米;底座长80厘米,宽55厘米,厚17厘米。蹲坐式,两前爪着地,嘴微张露齿,双目圆睁,神态威猛,虎尾穿过一侧后肢内侧伸向前爪处,似在摆动(封二,2) 石羊2件,圆雕,有裂痕。身长122厘米,宽47厘米,高70厘米;底座长94厘米,宽50厘米,厚11厘米。卧式,四肢屈于腹下,膝盖与蹄呈平行状卧于长方形底座上。两弯角呈半圆形将耳环绕,四蹄腕处各饰一绺绒毛,绵羊形尾贴于臀部,体态略显肥硕(封二,3) 石马2件,圆雕,一件完整,另一件残。身长190厘米,宽60.5厘米,高147厘米;底座长165厘米,宽65厘米,厚15厘米。卧式,四肢屈于腹下,膝盖与蹄呈平行状卧于长方形底座上。鬃毛呈波浪式垂于颈两侧,尾贴于身体右侧,四蹄腕处各饰一绺绒毛(封三,4) 石翁仲2尊,圆雕。北距神道碑24米。东侧一尊为文官,完好,通高225厘米,底座长95厘米,宽53厘米,厚15厘米。立姿,人座一体。宽面长须,戴文吏帽,双手执笏于胸前,长袍宽袖,露足(封三,5)。西侧一尊为武官,腰部及下身断裂,通高215厘米,底座长90厘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立姿,顶盔束甲,双手按锏拄于双腿之间,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图五) 神道碑1通,又称为圣旨碑。由碑体、座两部分组成。碑额身一体,通高330厘米,碑身宽100厘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