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气五味.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四气五味

中藥概論 Outline Chinese medicine 何謂『中藥』? 中藥是指我國傳統依中醫理論所使用的藥物, 這些藥物主要直接採用植物、動物、礦物等天然資源,是中醫用以防治疾病的主要物質 中藥就是「中國」產的藥? 因為在中藥裡有不少藥是從國外進口的,古稱為“舶來品”,如砂仁、血竭、胖大海等,這些藥盡管不一定是中國生產的(其中有的中國也引種成功了,如砂仁等),但仍稱為中藥 中藥v.s.西藥 觀念 依中醫學理論使用之傳統藥物,稱為中藥 西藥為依據近代藥理學理論應用於治療者 中藥來自天然物或天然物之抽提物 西藥來自天然抽提物或化學合成之化合物 中藥起源 從傳說『神農嚐百草』談起…… 神農乃始教民,嘗百草之滋味,當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此醫方興焉 『神農本草經』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藥學專書 漢書【首見本草之名】 置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詔 徵天下通知易經…、方術、本草…者,遣旨京師 掌禹錫.嘉祐補注:「蓋上世未著文字,師學相承,謂之本草」 謝肇淛.五雜殂:「神農嘗百草以治病,故書亦謂之本草」 神農本草經記載原貌 本草學 中藥學及其著作在我國古代稱為“本草”,這是因為中藥裡草木類的藥物佔了大多數 歷代編寫刊印的本草著作極多,藥物的種類和內容也不斷地充實、增加 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之後,不僅中藥學的理論不斷充實發展,中藥的品種數字也日趨增加 重要文獻典籍 文獻典籍 神農本草經 雷公炮炙論 神農本草經集注 新修本草—官方出版 開寶本草—官方出版 嘉祐本草 證類本草 本草綱目 官方出版的本草相當於現在的藥典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上中下三品分類 藥120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所謂上藥是屬於營養強壯藥 如人參、甘草、茯苓、五味子、杜仲及大棗等,可以經常服用之神仙藥。 中藥120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所謂中藥是指對疾病有抑制作用及保護生理機能之藥物 如當歸、黃耆、百合、黃連及麻黃等,有毒或無毒,可以斟酌使用之食經藥。 下藥125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所謂下藥是指有劇毒之藥物,如常山、大黃、大戟、半夏、芫花、附子及狼毒等。 枸杞於本經之記載 味甘、苦,氣微寒。無毒 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久服堅筋骨。風濕,下胸肋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久服耐寒暑 杜仲於本經之記載 又名思仲、思仙、木棉 本經:辛,平。別錄:甘,溫,無毒 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腳中酸疼痛,不欲踐地。 雷公炮炙論 雷斅撰,為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原載藥物300種,分上、中、下三卷,每藥先述藥材性狀及與易混品種區別要點,別其真偽優劣,是中藥鑒定學之重要文獻 記述淨選、粉碎、切制、乾燥、水制、火制、加輔料制等法 神農本草經集注 陶弘景撰,此書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補入魏晉年間諸名醫用藥365種,共7卷,收錄藥物730種 書中按照藥物在自然界中的屬性分為六類 玉石類 草類 木類 蟲獸類 果菜類 米食類 是《神農本草經》以來中藥學的一次大總結。 新修本草 又名《唐本草》。唐代蘇敬、李勣等奉唐高祖之命編撰。成書於659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佈發行的藥典 共54卷,包括正文、藥圖、圖經三部份,共收藥物850種,並首創按藥物自然來源的分類方法。書中插圖,是中國最早的藥物圖譜。唐政府將此書列為學醫者的必修教材 證類本草 全名為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作者為北宋唐慎微,成書於1083年。 此書共32卷,載藥物1558種,對藥物主治、採集、炮製詳加討論和考證,每藥均有附圖。此書總結了北宋以前中藥學的成就,也是宋代以前保存最完整的本草學巨著,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 本草綱目 李時珍撰,書共計190萬字,52卷,標名為綱,列事為目。每種藥材都詳細地敍述了性味、產地、形態、採集方法、炮製過程、藥理研究、方劑配合等 全書以16部為綱,60類為目 每一藥品以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次以集解、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正誤,分項記述 中藥的藥性理論 中藥的藥性是指藥物的性能和功效,而對中藥藥性理論的闡述,是從藥物所具有的性質、氣味、主要作用的臟腑等各個方面進行論述,也就包括所謂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理論。這一理論與其他的中醫基本理論是密切聯係的,共同構成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一)四氣五味 四氣五味又叫做“氣味”或“性味”。這是中醫用來說明中藥作用的基本理論,也是中藥藥性理論的核心 中醫學認為藥物能治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同的藥物具有不同的“氣”和“味”,而不同的“氣味”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所以用藥物就可以對人體五臟六腑功能或器質上的各種病變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