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雅篇-菁菁者莪作品鉴赏.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注释】 菁菁(jīng):草木茂盛。 莪:莪蒿,又名萝蒿,一种可吃的野草。 阿:山坳。 仪:仪容,气度。 沚:水中的小洲。 陵:丘陵。 锡:同“赐”。 朋:古代的货币单位,上古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休: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首美妙动人且浪漫十足的爱情故事,在秀美的湖光山色中,在清幽和静谧的山坳和水洲之上,男女主人公从偶遇,到相识,再到相恋相偎,可谓画中有景,景中有人,情景交融,羡煞旁人。恋爱最初是最美好的阶段,没有争吵、埋怨、矛盾…那时恋初,仿佛能听到心底有花盛开的声音,似乎能嗅到甜甜的幸福的味道,那时的嘴角总是不由的微微上扬,那时的心跳会因为一个小惊喜而漏跳半拍,那时的感觉仿佛那就是永恒…好想一切都能“人生若只如初见”!呵,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回味一下恋初的感觉吧。 手法上来讲,前三章都是以“菁菁者莪”来起兴,其实是用“莪”即莪蒿来代替“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中出现的各种其它植物,故举一而总概之。此外,这样读起来也更朗朗上口,欢快的气氛,更能衬托爱情来临时的那种美妙的感觉。 第一章,初遇。女子独自在莪蒿生长繁茂的山坳中,偶遇了一位气度非凡、仪态大方、举止潇洒从容的男子。两人彼生好感,一见钟情,这位俊秀的男子在女子心中掀起了阵阵涟漪。 第二章,再遇、相识。这一次男子和女子又一次相遇在水中的沙洲上,再见他,女子内心十分兴奋,一个“喜”字把少女那种又惊又喜,又娇又羞之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第三章,相恋。从这一章可以看到,两人见面的地点发生了变化,从清幽的山坡和静谧的水洲转到了阳光明媚的山丘之上,场景的变化暗示了两人的恋情渐趋柳暗花明。这时女子看到心爱的男子,不禁欣喜若狂,高兴到胜过赐予她百朋,纵然千金也难买心头的会心一笑呀。 第四章,恋深,彼此允诺。以“泛泛杨舟”起兴,表面上写两人在上下沉浮的小船上飘荡,实际暗示女子和男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了,象征着两人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愿意同舟共济、福祸与共的誓言。 整首诗,笔墨不重,却把女子和男子之间的爱情刻画的如美画一幅,当然美的不仅是景色,更是景中相爱的两个人。从邂逅,到相识、相知、相恋,再到最后许偌此生与共的誓言,整个画面或过程都很完整,让人倾羡。 当然,对于这首诗,也是有不同的说法。《毛诗序》按照“乐育才”的观点来分析这首诗。从这个角度上讲,全诗的主旨是通过起兴的方式来咏叹君子乐于培育人才的 第一节,把“莪”比喻成学子们,山坳里的莪蒿长的多么的茂盛啊,说明这里是一个“育才之地”;用“君子”比喻成老师等之类的教育者。学生们一见到老师,就感到十分的快乐。同理,第二节大体意思与第一节相近。第三节讲到了学生们见到了君子,君子给予他们“百朋”的奖励。第四节,首先写杨舟载木,沉浮不定,暗示学生们忐忑不安的心情,然后话锋一转,见到了君子,沉浮不定的心情一下又变得安然。 这样理解也很自然,中国历朝历代大都十分重视教育,据《礼记·学记》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ang),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为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翻译:古时教学,闾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古书上说:“小蚂蚁经常学习衔土堆成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教育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另外《毛诗序》因为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影响很大,所以其“乐育才”之说也很流行。 从个人角度来讲,当然更喜欢把这首诗的主题用爱情来诠释了,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若是当成“乐育才”之说,觉得太隐晦了,也需要很丰富的文学常识和延伸能力,如果仅是课外学习欣赏的话,个人感觉不用想的那么复杂,诗歌嘛,本来就会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