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的光与盐-德雷莎修女.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特蕾莎修女房间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刻着这样一些话: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德蕾莎修女于西元一九一○年出生在塞尔维亚,本名是Agnes Gonha Bojaxhiu。她的父母是阿尔巴尼亚的富有人家,家中连德蕾莎共有三个孩子。小时候,她就领受神的圣召,立志加入宣教工作,长大后到偏远的异国传扬神国的福音。她觉得神对她的呼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全职的事奉,一是到印度去。   一九二八年,她加入总部设在爱尔兰的 Loreto 姐妹会,并被指配到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   大吉岭位于喜玛拉雅山与加尔各答的山脚下。一九三七年,德蕾莎完成了修会的训练,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并被指派到隶属加尔各答 Loreto 姐妹会 的圣玛丽亚女中担任校长。该校是个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   然而,神对德蕾莎的带领并不是要她停留在圣玛丽亚女中。一日德蕾莎搭火车到大吉岭隐修,在火车上,她听见神「圣召里的圣召」。这个经历使她完全地坚信,神在她内心的深处对她亲自说话。这圣召里的圣召就是要她在穷人中的穷人里面服事神,而她必须顺从并遵行这个呼召。贵族学校外是贫民窟。   这个呼召随著时间过去,愈发清楚。 Loreto 姐妹会在印度开办了几所顶尖的贵族学校,当地的士绅把孩子送入这些学校,期望学校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在加尔各答圣玛丽亚女中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   穷人多住在由锡板搭建而成、矮小简陋的屋子里。德蕾莎看见这贫民窟与贵族学校的对比。她心中深受责备。她知道,贫民窟才是神要她去的地方。神要她进入最穷苦、最低贱的人群当中。她决心要顺服神,即使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德蕾莎修女在 Loreto 姐妹会的修道院十年,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适又稳妥。德蕾莎后来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对她而言,脱离修道院的痛苦与煎熬,更胜过她当年离开家人与朋友,进入修道院的决定。   德蕾莎要离开修道院时,修会的上司曾与她约谈并试图劝阻。其实,德蕾莎清楚知道 ,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也没有什么人来帮助她,但她依然坚持出走这个决定。最后,修会终于点头同意。   离开修会后,德蕾莎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   这时她完全依赖心中的感动工作,只要她觉得哪里有最大的需要,她就到那里去帮助人。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著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最后好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另有一回她遇见一个人身上都是脓包、伤口,脓包上竟是蠕动的蛆和虱子。她沈痛地感叹:「狗与猫都过得比这人更好,人为何如此卑贱地走向死亡呢?」之后,她到警察局请求他们拨一处地方,使她可以接待那些无家可归者。能够帮他们清洗身体、洗净流脓的伤口再加以包扎,好让孤苦无依者有个安静面对死亡之所。她觉得这么做,至少能使他们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能够感受到被需要、被爱与被照顾。就这样,德蕾莎创办了死者之家--Nirmalahriday ,意思是纯洁的心之地。她借用加尔各答香火鼎盛的 Kalighat 庙旁招待香客的一间禅房,开始来收容垂死的游民。   秉持同样信念,德蕾莎创办了弃婴之家。有一日在倾盆大雨中,在及膝的水里,一个贫穷的妇人手上抱著高烧不退的孩子。因为她付不出房租,屋主拆毁了屋顶,妇人、孩子无助地立在雨中。无处避雨。德蕾莎伤痛地说:「想想看,只是因为缴不出八卢比的房租,一个孩子竟要死在大雨之中。」不久,德蕾莎建立了Shishu Bharwn ,专门收容被丢弃在路上、警察局门口、垃圾桶里和儿童之家门口的婴孩。   除此之外,德蕾莎又创办了麻疯病之家。当时,德蕾莎听说一个修女会所支持的麻疯院因为都市计画而被迫拆除。她立即前往孟加拉市市府为他们向市长求情。后来市长将一块位于市郊的土地拨给德蕾莎做为麻疯病人之家,这就是Shamti Nagar的由来。在其中的麻疯病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