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有感
大王镇第五小学
阮成芳
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有感
仔细拜读了《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深深感受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对当前教育的不满、批判,对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鄙夷、不屑,对站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的同情、怜惜。作为一名从事了22年基层教育的教师来说,我的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真的说不清是心酸,同情,惭愧,还是愤恨,鄙夷,不平。
对于文中提到的各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我同样嗤之以鼻,对于教育的终极目标我非常认同,对于多年教育造成的恶果我非常痛心,可我能说什么呢?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也理应为当前造成的教育现状负责。可有没有人问问这真的是教师的初衷吗?
当我们踌躇满志地走出师范院校,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们何尝没有勾勒过美好的蓝图?为学生,为自己。那时候也畅想做一名引领学生走向高远,走向崇高的灵魂工程师,那时也想给学生的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给课堂注入一份活力,给教学方式一副全新的面孔。有时间就带领孩子踏青,捉鱼,堆雪人,做游戏;有时间就让他们读书,作画,讲故事。带领着一群小精灵在阳光下快乐地享受校园生活,没有板着的面孔,没有严厉的呵斥,没有重复的作业,没有所谓的师道尊严。师生真的是朋友甚至是大姐姐与小弟弟小妹妹的关系。可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一项一项地算出来,结果可想而知。无数个平行班级的排名就像一枚炸弹,轰塌了所有美好的构想。试想,试卷上没有兴趣爱好创造力的考查,有的只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答案。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朋友家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做过一个语文填空题,“一( )围巾”要求填合适的量词,孩子见过农村奶奶围的正方形的围巾,于是填上了“块”,可发下来的试卷上是一个大大的“x”,因为标准答案是“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类似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因而当我们为教育的弊端而痛心时,当我们为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扼腕时,当我们为孩子缺少合格的启蒙老师而焦灼时,不要把责任都推到老师的身上,因为我们何尝不是受害者?
试问哪个老师愿意将孩子埋进题海,也把自己抛在里面?哪个老师愿意板起面孔,尘封起温馨的笑容?哪个老师愿意把师生的关系搞得水火不容?哪个老师愿意抛弃学生的尊重甘心充当恶魔?相信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可为什么大家又都在做自己本心不愿意做的事情?是谁逼迫了我们?是教育机制,是评价机制。
文中说“我们今天的老师,论学养论格魅力,有几人能担得起“启蒙先生”这4个字?他们只是枯燥的国家考试机器上的螺丝钉,不关心学生如何做人,只关心他们的分数。”漫漫为师之旅上,我不知有多少次深有感触地这样想,这样自责,这样叩问,可一人之力能改变什么?繁杂的考核机制,明确的升学制度,固定的考试模式,谁能改变的了呢?考试的题型基本是固定的,答题的方法基本是固定的,选拔的方式基本是固定的,教师晋级的标准也是固定的。你可以走自己的独特之路,你可以无视一切的考核制度,可学生的成绩要参与评价,从一到末尾的排名是一切评价的基础,家长要看,社会要看,领导也要看,孩子晋升高一级学校更要看。孩子综合素质再高,考试过不了分数线,依然不能继续深造,社会哪些部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因而不管能力大小,首先要能够进入高一级的平台,否则又有几人凭一己之力能杀出一条血路?更别说老师们了。评优晋级,哪一项离得开学生的成绩?你素质再高,创新意识再强,所教学科的成绩上不去,一切免谈。那谁还敢,谁还肯用自己的辛苦去做无谓的挣扎?一头扎进题海、教给学生答题套路的都成了名师,各项荣誉汇聚名下,其他教师怎能不纷纷效仿,一头扎进题海呢?退一步讲,即使有的教师能够视名利如粪土,坚守自己的教学风格,可若成绩连年处于低谷,就不知还有没有机会站在讲台上了,还谈何改革?
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感觉不到老师的伟大,他们为了升学率,不断逼我们,要么补课,要么是布置做不完的作业……他们关注我们只是为了升学率。难怪有调查显示,90%的学生毕业后不回母校看老师,一点感情都没有!尊敬的老师们,这是你们想要的吗?”我们是不伟大,我们是常常布置作业,还要补课,可你们以为这是我们想要的吗?谁不想该下班就下班,该双休就双休,该休息就休息,可能行吗?为学生补课占用的是老师的休息时间,布置作业需要老师一本本地批阅,学生的辛苦老师早已加倍地品尝,教育的弊端老师更是感受得清清楚楚,可又能怎样呢?只能适应,只能随波逐流,只能违心地做着有悖于教育初衷的事情。有时自己都看轻了自己,因而只能痛苦着,挣扎着,重复着,劳作着。当下的教师不是“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而是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成绩走向更高。”
可怜的孩子们,可悲的老师们!
当我们为“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而困惑不解时,请深入教育第一线,听一听身处题海的教师们的心声,看一看奋斗在教育前沿的老师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