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活细菌轮廓、动力等.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察活细菌轮廓、动力等

第三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室内质量控制 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 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 是由实验室外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一、室内质量控制 人员与组织管理 标准操作程序手册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试剂、染色液和诊断血清的质量控制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 常用仪器的质量控制 室内全面质量控制 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 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 室间质量控制的一般性检查项目 熟练程度的考核 盲点试验 质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 * 第六章 细菌实验诊断技术 与质量控制 细菌感染的检验:是指样品的采集送检、处理,运用表型和遗传学方法检查病原体的特征作出结果报告的全过程。 1.保持检验过程的阶段性、快速性和连续性 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血清学实验、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验、药敏实验等。如能初步鉴定,可分别先后及时向临床提供信息。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验原则 2. 根据诊断目的决定鉴定的水平 (1)病原学诊断→鉴定到细菌的种; (2)指导临床治疗→进行直接或间接药物敏感实验 (3)流行病学监控和调查→鉴定到型 (4)病原学研究、疗效监控→分子水平的检测 3. 了解检验对象的背景 (1)病人的背景 (2)标本的来源 1)尽早采集 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尽早获得病原学诊断和抗生素敏感资料,对细菌感染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2)标本采集尽量在用药前进行; 3)根据可疑病原菌和实验方法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集时期; 【 例如】肠伤寒病程第1周采血培养阳性率最高,第2周开始下降;骨髓培养阳性率的趋势和血培养一致但始终高于血培养,且持续至第五周阳性率仍达52%;粪便培养阳性率在第2~4周最高。 4. 重视样品的采集和送检☆ 4)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5)注意采集的方法和部位; 6)标本必须新鲜,及时运送; 7)标本的保存、处理要严格。 5. 必须用纯培养物鉴定——选用单个菌落 1)选择有价值的试验:所选项目大结果可能为阴性/阳性,但阳性/阴性率应大于90%,否则无意义。 2)选择快速简便的项目:鞭毛染色、氧化酶、凝固酶、触酶、O/F等应做为首选项目。 3)一种试验有多种方法时,应了解不同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6. 鉴定实验的选择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检验程序和方法 临床标本 预处理 增 菌 接种培养基,分离单个菌落 各种鉴定试验 涂片染色 快速诊 断试验 生化试验 血清学实验 涂片染色 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 初步诊 断报告 最终诊断报告 一、一般检验程序 2.染色标本染色 1)单染色法 2)鉴别染色法(复染色法 ): 革兰染色(Gram stain,GS) 二、形态学检查—涂片染色 1.不染色标本检查 悬滴或压迹法,观察活细菌轮廓、动力等。 结晶紫1min 卢戈碘 1min 95%乙 醇30s 稀释复红 30s 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穿刺液、脑脊液等标本和液体培养物可直接涂片镜检,有些细菌可做出初步诊断。 白色折光活动的密螺旋体 暗视野 病变渗出液 梅 毒 兰色背景中红色杆菌 抗酸染色 痰 肺结核 G-双球菌,位于脓细胞内/外 GS 脑脊液、瘀血癍 流 脑 G-双球菌,位于脓细胞内/外 GS 尿道/阴道分泌物 淋 病 G+棒状,异染颗粒/特殊排列 GS,亚甲兰染色 假膜,咽拭子 白 喉 G+大杆菌,竹节状排列,有芽胞和荚膜 GS,亚甲兰染色/串珠试验 痰,渗出物 炭 疽 G-弧菌,流星样运动 GS,制动试验 水样便 霍 乱 G-两极弄染,多形态 GS,亚甲兰染色 痰,腺穿刺液 鼠 疫 结 果 方 法 标 本 病 种 三、分离培养 (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种类 2.调整培养基的pH; 2.培养基的配制 1.根据组成准确称取,混悬于装有蒸馏水烧瓶中,加热溶解; 3.过滤澄清 ; 4.分装 5.灭菌 6.质量检查 7.保存 (二)接种与分离技术 1.?? 接种工具 1)接种环和接种针 是细菌学实验必需的工具。 2)接种罩、无菌工作台、无菌室、生物安全柜 2.接种与分离技术 1)平板划线分离: 连续划线 放射划线 分区划线 2)斜面的接种: 3)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接种: 1.温度: ——37℃、22℃、4℃、 42℃ (三)培养条件: 2.气体: 1)普通培养法 2)CO2培养 厌氧手套箱 烛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