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团结一家亲重点讲义
1;;藏 族;回 族; 土族在全国有192573人,他们居住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和甘南地区、西宁市及其它州县也有少量土族散居。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前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蒸馍等。春节一般要过十多天,除夕那天,把院落房屋打扫一遍,贴上钱马、春联、年画,然后吃年饭。晚上有的讲故事。有的饮酒唱歌,直至通宵达旦。大年初一,男人们登上高山煨桑、“放鹿马”(“煨桑”,汉藏合壁词语,意为烟祭。“鹿马”是一种印了飞马的五色方块纸,在山顶迎风飘洒,表示顺运)。小孩、妇女就开始穿节日盛装,待东方朦朦发亮时,家族间、邻友间相互拜年。过年期间,男女老少集中在较宽敞的巷道或打麦场上,转轮子秋,踢毽子,打毛蛋(羊毛绒球),跳安召舞,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结束。
除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土族人家过得也比较隆重。五月初五那天,人们喝雄黄酒,吃凉粉、凉面。男女老少都要穿节日盛装,系“锁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儿童还佩带香包。中秋节提前一两天做大月饼,月饼表面上要用面做上各种图案,月饼以大而美观为佳,做的月饼一定要给亲朋好友赠送。中秋节晚上要在院中间摆上方桌,献上月饼和瓜果,点上青油灯,煨桑,迎接月亮出来,现在接月亮的习俗已慢慢消失,以全家大小团圆欢乐为主。土族的婚礼仪式,自始至终都是用歌声来表达内容的,犹如一部辉煌的歌剧,又像一部舞剧,“安召”优美的舞姿贯穿始终。;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词汇,青壮年多通汉语。
勤劳勇敢的撒拉族以农业为生。他们充分利用循化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耕种两季作物。黄河沿岸的川水地区盛产瓜果,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
;蒙 古 族;文
成
公
主
进
藏; 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少数民族非常向往,纷纷派使者前来修好,称臣纳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求亲,以能够与唐朝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确保边疆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也制定并推行和亲政策。比如,唐太宗把妹妹衡阳公主嫁给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从而建立了唐朝和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当时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上,崛起了一个强盛的吐蕃(bō)政权。它的赞普(吐蕃王的称号)松赞干布,于634年派使者到长安,希望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从小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很有文化素养,会写诗歌,吐蕃人十分爱戴他。在他父亲去世不久,吐蕃贵族发动叛乱,企图夺取政权。年轻的松赞干布镇静地面对复杂的形势,凭着超凡的智慧和勇敢,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一方面是想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向唐皇室求亲。但唐太宗没有马上答应。吐蕃使者担心回去后会被松赞干布怪罪,便撒了个谎,于是闹出了吐蕃和唐朝的矛盾,双方打了几仗,又坐下来和平谈判。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由聪明能干的大论(宰相)禄东赞带队,准备了许多金银珍宝,再次到长安求亲。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去吐蕃。随同文成公主一起入藏的,还有许多侍女和工匠厨役。在文成公主丰盛的嫁妆里,不仅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有吐蕃所缺少的粮食、蔬菜、水果种子和药材、蚕种等,以及许多儒家经典和农业、医药、天文、历法、科技等方面的图书。
吐蕃人民得知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消息后,一路上都有人备了礼物和交通工具来接送。松赞干布按照唐朝礼制,从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亲自迎接文成公主,并在那里隆重地举行了婚礼。他与李道宗相见,是以儿子女婿这种晚辈的身份,以表示敬意。;彝
海
结
盟; 彝族同胞长期以来聚居在大小凉山,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落后,还是一个尚处在奴隶社会的民族。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一贯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对彝族军事上征剿,政治上歧视,经济上掠夺,文化上同化;在彝族内部,制造矛盾,各个击破,分化瓦解,分而治之,使彝族人民遭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双重苦难。狡黠的汉族商人经常利用彝族人民的朴实诚恳,对他们进行欺诈和剥削;国民党军阀又经常对他们进行“剿讨”和抢掠。这一切,都引起了彝族人民对汉人的猜忌和敌视,造成了极深的隔阂和成见。因此,他们特别反对汉人的“官兵”入境。显然,在当时要让彝族同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