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试用买卖的预约属性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试用买卖的预约属性论文.doc

  论试用买卖的预约属性论文 关键词: 预约 本约 随意条件 承认形成权 用益债权 简易交付 内容提要: 试用买卖并非处于“成立尚未生效”的状态。试用买卖是附随意条件的预约,是附买受人承认形成权的单务预约。这种预约,是已经发生效力的合同。它设立了缔约义务,存在着区别于本约(买卖)的独立给付,在试用期内,买受人享有无偿用益债权。由于买受人行使承认形成权,试用买卖从预约转化为本约(买卖),两个法律关系前后衔接。在试用买卖.freeleiner Teil des Bürgerlichen Rechts, S.957; Hans Forkel, Grundfragen der Lehre vom privarechtliche Anwartschtliche Anwartschaftsrecht, S.58ff.转引自申卫星:《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10 参见刘得宽:《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1页。 11 台湾地区“最高法院”1993年度台上字第3066号判决:“依当事人一方之意思而决定其成就与否之条件,谓之随意条件,仍为条件一种,并非无效。”转引自林诚二:《民法总则(下册)》,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12页注⑦。 12 参见[德]卡尔 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下册)》,王晓晔、邵建东、程建英、徐国建、谢怀栻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86页。 13我国《合同法》第45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这里的“阻止条件成就”与“促成条件成就”,实际上是当事人的主观意志行为。为了否定这种主观意志,就使用了“不正当”的限制词。如果是随意条件的话,则当事人依据自己的意志“率性而为”则不存在“阻止”和“促成”的问题,也不存在“不正当”的问题。 14笔者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该法典第101 条规定:“因条件成就而受不利益之当事人,如以不正当行为阻其条件之成就者,视为条件已成就。因条件成就而受利益之当事人,如以不正当行为促其条件之成就者,视为条件不成就。” 15 史尚宽:《债法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4、85页。 16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17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18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 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48页。 19 参见刘俊臣:《合同成立基本问题研究》,中国出工商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页。 20余延满:《合同法原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21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22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30页。 23 杨与龄:《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24王泽鉴:《债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25 德迪特尔 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26邱聪智:《新订债法各论(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页。 27我国《物权法》第30条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条文中的“合法”二字,只应限制“建造”。拆除房屋不论是合法的事实行为,还是违法的事实行为,都消灭了物权。但买受人在试用期内杀掉试用的牛仍是合法行为。这也折射出《物权法》在技术上的不足。 28 除斥期间也可以限制债权。例如,我国《担保法》第25条规定:“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担保法》第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规定: “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这就明确了限制保证债权的保证期间,是一种除斥期间。 29 柳经纬主编:《民法总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