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辜鸿铭的文学观念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辜鸿铭的文学观念论文.doc

  论辜鸿铭的文学观念论文 .freeling held the moral content in literature in the highest regard.freelentary on literature ed by his moral literary viearked that “Poetry should be of rationalistic interest,but be void of rationalist jargons”;he advanced the “ost to safeguard the 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Yet his moral literary viee he touched so that his literary criticism could hardly return to its due literary course. From the kno and civilization criticism,Gu an of letters,but ore a moralist and social ing;literary vieorality 辜鸿铭专文讨论过“文化教养”问题。跟讨论许多问题一样,出于一种多少有些偏执的人文关怀,他热衷于在相当广泛的文化传统和道德教化意义上实施卖力的和卖弄式的铺展。他将文化教养问题分别从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两方面作了这样的铺展,认为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乃是礼仪,而内在含义就是有关天、地、人—神、自然、人生的整体知识,抵达这种文化教养的途径就是文学,虽然他的文学,特别是他所说的中国文学,完全包括孔子的学说,不过从他对歌德、华兹华斯等欧洲文学家的援引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概念还是比较清晰和现代的,他的关于文化教养的理解较多地倚重于文学1289-291。从文化教养的意义上说,将辜鸿铭称为一个文学家不仅恰如其分,而且似乎也势在必然从他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言之,他是一个当然的文学家,一个批评本体的文学写作者。但从文学观念方面说,辜鸿铭则疏离了文学家的角色,而体现出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本色。 一 如果对他幼稚的政治见解持原宥态度,将辜鸿铭还原为一个文学家,则我们自然希望这位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饱学之士即使不持有公允、辩证的文学态度,也应具有老到、持重的文学观念,能够将一般的文学评价融入他的文学批评,使得通行的文学价值感在他富有才情和魅力的批评性表述和实际文学操作中得到正常的体现。然而这样的希望经常落空。辜鸿铭无论是政治批判还是文学批评都远离公允与辩证,在文学观念上更力避任何世故、老到与持重,这个不甘平庸的文学家愿意以自己的偏激乃至错误兑换各种庸常的文学价值观,于是他的许多文学理论都显得兀然不群,奇崛怪异。 辜鸿铭最看重文学中的思想内容,更具体地说,看重文学中的道德内涵,他有关文学的一些精辟之论和真知灼见常常为这种道德本体的文学观所遮蔽、冲淡,甚至改造。辜鸿铭在西方文学家中喜欢引述华兹华斯,在中国文论家中比较欣赏袁枚,但对这两个文学家的某些持论都十分不以为然,因为他们都在一定意义上注重文学形式,贬抑文学道德本体内涵的价值,这样的观念无论如何难以为辜鸿铭所接受。他反驳华兹华斯强调文学形式的观点:例如孔子早期的作品,在形式上并未达到完美的程度,但“它们被视作经典或权威作品,主要不是因其文体的优美或文学形式的完善,而是以它们所蕴含的内容的价值为准绳的”1129 。也就是说,辜鸿铭得出了内容才是文学作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这样的内容基本上与道德教化有相当的关系,于是他先对袁才子的文学观提出了本乎道德本体论的质疑:“袁简斋谓诗论体裁,不论纲常伦理,殊非笃论。诗固必论体裁,然岂无关纲常伦理乎?”1235 在引述前人的基础上,辜鸿铭发出了“惟诗贵有理趣,而忌作理语耳”的议论。应该说这番议论十分精彩,它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中外古今文论史上的一个诗学难题,那便是如何处理诗歌中的哲理内涵问题。自古以来,东方西方,人们都注意到诗歌中哲理内涵的复杂性,既不便贸然肯定与强调文学特别是诗歌中的哲理因素,又很难像后来的中国诗人郭沫若等那么毅然决然地否定诗歌中的理性成分。郭沫若曾就有关这一话题在《创造季刊》发表两则内容相联系的“曼衍言”:“耶稣说:有钱的人想进天国,比象鼻穿过针眼还要难。有学问的人想进艺术之宫,也是如此。”“概念诗是做不得的,批评家可以在诗里面去找哲学;做作家不可把哲学的概念去做诗,诗总当保得是真情的流露。”(《创造季刊》第1卷,第2期)虽然郭沫若说话绝对了一些,但这位有着深厚西方文学理论修养背景的新诗人表达的倒是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