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地质环境与水循环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 地质环境与水循环概要1

⑴地壳运动与地貌 ⑵板块构造与地貌 ⑶地质构造与地貌 ⑷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 1-9 BBBCD BCCB 10. (1)弧ABC (2)夏至 昼长夜短 (3)E D 11. (1)6月22日(夏至日) ② 南(6分) (2)12 减小(4分) 12.(1)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北方反之。 (2)西多东少?西部地处山脉的背风坡,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东部反之。 (参考答案) 专题二 地质环境与水循环 地质作用 (自然力)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地球外部 的太阳能、 重力等)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注意: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喷出地表 侵入地壳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1、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2、变质作用 ——变质岩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举例 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砂岩 石英岩 板岩 页岩 3、地壳运动 全球岩石圈分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主要观点: 板块构造学说 3、地壳运动 海沟 海岸山脉 海沟 岛弧 背斜岩层上拱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下弯谷地或盆地。 2、分析乙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1、分析甲图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 易被风化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背斜 向斜 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 甲 乙 断层: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或位移 地垒 地堑 地垒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泰山、华山、庐山、黄山、秦岭; 地堑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举例说明地垒和地堑形成的地貌。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地震、滑坡、渗透等不良后果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地下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断层 底部低凹,易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向斜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开采 顶部适宜建采石场 拱形结构,受力牢固,不易塌方;不易储积水;易开挖,工程成本低。 隧道的良好选址 岩层封闭,优良“储油构造”,油气不易挥发 石油、天然 气埋藏区 背斜 原因或依据 应用 构造名称 地质构造的应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沉积岩: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煤炭(特点:成层构造,有化石) 外力作用: 瀑布—侵蚀 长江三峡—侵蚀 溶洞—溶蚀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分布区 判断以下地貌的成因及分布区。 水蚀丹霞地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石漠化—西南地区 “红色沙漠”—江南丘陵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分布区 判断以下地貌的成因及分布区。 戈壁 风蚀雅丹 风蚀城堡 风蚀蘑菇 石 柱 石 笋 石钟乳 流水化学沉积地貌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麓冲积扇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