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玩具与游戏期末总复习
游戏与玩具
1.教育家(欧文)通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使游戏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2.(福禄贝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础教育的教育家。
3.(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是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
4.(德可乐利)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儿童,并为学前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
5.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6.(贝特森)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
7.游戏觉醒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伯莱因)。
8.游戏的觉醒理论(内驱力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觉醒”)。
9.于20世纪提出活动理论是游戏教学的哲学基础的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杜威)。
10.19 世纪初,( 福禄贝尔)从培养幼儿审美感受力入手, 给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使其在观察、欣赏、感受美的存在的同时获得关于颜色、形状、数量、大小等相关概念。
11.(瓦瑟纳)提出借助游戏来增加幼儿学习天分的“游戏-询问-再游戏”课程建构模式
12.(平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
13.幼儿在(2—3岁)时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 ”。
14.2-7岁学前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是(象征性游戏)。
15.国对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明确规定应不低于(2个小时)。对寄宿制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不少于(3个小时)。
16.险性游戏场地起始于(丹麦)。
从认知发展的侧面考察幼儿游戏发展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
17.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福禄贝尔的“恩物”)。
18.17世纪,尝试制作帮助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把具变成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的是(洛克)。
19.下列玩具中不属于形象玩具的是(华容道)。
20.皮亚杰认为,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感觉运动游戏)。
21.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其中正真属于游戏行为的一组是(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1.专门化玩具专门化玩具又称成型玩具,是指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这种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2.根据儿童玩具的功能和特点的玩具分类形象玩具(主题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音乐玩具;体育玩具;娱乐玩具。3.民间玩具类型民间玩具按功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节令玩具;观赏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班级玩教具管理(1)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2)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3)定期清洗、检修;(4)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1.简述“剩余精力说”观点的主要内容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2.简答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3)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3.游戏觉醒理论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主要观点是:(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3)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4)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4.什么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贝特森,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需技能的重要途径。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游戏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表现;幼儿的内部心理体验;游戏发生的情景(外部条件因素)。
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4)幽默感(5)驱力愉快幼儿游戏的特征 主动性。指幼儿游戏的动机主要自源于主体的内在需要。虚构性。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 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 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 而取代以游戏中新的意义。通过象征与转换, 幼儿在游戏中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表在老年病房应用.doc VIP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附目录P110完整版).docx VIP
- 2024新能源集控系统智能化技术.pdf VIP
- 中国艺术摄影史.pdf VIP
- 2025年短剧出海营销白皮书-.pptx VIP
- 基础强化人教版9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章节测试练习题(解析版).docx VIP
- 第9课《创新增才干》第1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课件中职哲学与人生.ppt
- 《201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pdf VIP
- (湘科2024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pdf VIP
- 环氧磨石地坪施工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