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折射出:网络隐私7宗罪.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棱镜”折射出:网络隐私7宗罪.pdf

“棱镜”折射出:网络隐私7 宗罪 在国家面前,你的信息你做主吗?谁用你的信息你能选择吗? 际上是不存在的。一个终端一旦接入网络,所有的信息都可能会被记录下来、所有的行为都 于被跟踪和偷窥之中。PC 隐私披露程度而言,后两者泄露的信息更多。 不过,俺觉得,棱镜门曝光的隐私问题,对俺这样一枚普通的屌丝大众而言,很可能意义不 大。因为,棱镜门是通过特定的网络技术来实现监控( 握) 实的身份证。 那么,棱镜门揭示的隐私问题,就没有意义了吗?答:非也。 如果要从立法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近年来,侵犯隐私已经随着Web2.0 据的搜集使用,已经继流氓软件之后,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不,毒瘤。3Q PC 比PC 上的更要命? 据互联网实验室曝光,涉嫌侵害网络隐私的行为,常见的表现大概有7 种: (1)不告而取:未经同意获取、收集个人信息资料。 (2)跨站跟踪:在多个网站上跟踪用户上网行为,目前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3)不告而入:黑客侵入他人系统获取资料。 (4)网络监视:监视用户网络生活。 (5)网络曝光:网上泄漏、恶意传播个人隐私。 (6)造谣诽谤:诽谤中伤、冒名传播信息资料。 (7)暴力骚扰:利用电子邮件系统发布垃圾邮件。 第1 宗罪:不告而取:未经同意跟踪或获取个人信息资料 iPhone 导致浏览器误以为网站不支持隐私保护的标准格式,于是允许谷歌向用户植入用户Cookie 可以跟踪用户上网行为。2012 年11 准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判罚谷歌2250 万美元的决定,FTC 惯的侵权行为。对谷歌的处罚创下企业被罚款的最高金额,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第2 宗罪:跨站跟踪:在多个网站上跟踪用户 在自己网站上跟踪用户,是受到世界鄙视的。可是未曾想,天朝还有玩的更邪门的,跨站跟 踪。 所谓跨站跟踪,就是第三方 广告的精准投放。好比你去上个厕所,这些网站也恨不得跟上来发一帖小广告。 第3 宗罪:不告而入:入侵他人网络空间 取、发送、储存、公布用户个人硬盘(或网络硬盘) 和资料等等,不光侵犯隐私,还涉嫌触犯刑事犯罪。 第4 宗罪:监视他人网络生活 这种监视大概有三种情况:第一,网站拥有技术能力,往往能够监视、监听个人用户的网 动、网络记录,或者查看用户的电子邮件以及其他网络使用信息。用户在网站(如社交网站) 动踪迹,如IP 地址,浏览足迹活动内容,都有机会暴露给公众。 流动情况; 件的眼里,你永远赤身裸体。 第三:设备供应商对个人信息的侵害。有些软硬件厂商在自己销售的产品中设 特定情形下,可能对用户的数据隐私进行收集。比较厉害的思X 公司,微X 个互联网,几乎都可以是透明的。 第5 宗罪:网络上泄漏、恶意传播个人隐私 的体现。 社会进步。还是利大于弊,不能轻易拍死。 第6 宗罪:造谣诽谤、冒名传播信息资料 种事情,倒霉的大多是强势群体(相对弱势群体) 造谣诽谤族中最显眼最讨厌的是水军和五毛,这两大群体经常颠倒黑白鱼目混珠指鹿为马互相攻 讦。目的,不消说,你懂得。 第7 宗罪:暴力骚扰 主要指利用电子邮件系统狂发垃圾邮件、通过客户端猛发弹窗等行为。早前还有流氓软件开 路,这些年,流氓没了,但流氓的精神各个都学会了。 如何解决? 如何解决保护用户隐私的问题? 的信息我做主”,让用户能够拥有最终决定权,这至少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信息支配权 用户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通过合理的途径收集或使用自己的信息。有权支配个人数据的使 通过合理途径访问个人资料并修改错误的信息或删除数据,以保证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与完整。 (2)选择权 一样——用户的选择权仅仅局限在“进入”和“退出”的范围内。 (3)知情权 个人信息和行为时,用 确地行使选择权,这是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得以保护的前提和基础。 票达到来找到均衡点,实现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共赢。 内容抑或监听电话内容。原来早在2011 年,印度宣布正式启动了一个名为中央监控系统(CMS)项 目,但公众对这一系统一直没有很深的了解。印度政府也很少透露CMS 一系统不被滥用。两年后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变化,有政府官员透露,政府今年4 CMS 的监管范围扩展至各州,最终实现无漏洞监管全国9 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以及1.2 网用户。 一位支持CMS 监视全民!非极权国家如此,极权国家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