枧村钟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枧村钟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pdf

第三章  枧村钟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1〕     马克思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宗族社会中, 族田、 房头田和祖宗地等 祀产构成了宗族存在与维系的物质基础。 一切宗族活动离不开族产收入的支持。 为了便于 了解经济与宗族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族产占有、 变更、 分配、 消费以及继承等方面的形态 与实态进行剖析和考究。 第一节  经济形态概况 一  土地占用     清朝时期, 钟氏后裔不远千里迁居枧村。 土地是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有耕读传统 的钟氏族人, 通过购买、 开垦, 甚至后面因宗族显赫而获封地赏赐, 不断演绎着族人 “圈 地” 的历史。 (一) 开荒造地 据说, 许氏和宾氏最早定居枧村, 后来许氏族人因为男丁不旺而改迁他方。 剩下宾氏 后裔继续留守, 繁衍生息。 当时宾姓1户, 共4 人, 世代以农为业, 因人少只占有20 多 亩耕地, 山林也只有50 多亩。 明朝时期, 黄氏族人剿匪有功被封赏赐地, 迁到枧村立业 〔2〕 时, 只有5人, 一并迁移祖坟于枧村安葬, 插标为记, 建了祠堂。 大概50 多年后, 黄 氏族人已经繁衍到100人左右。 同样, 黄氏族人以务农为生, 由于地广人稀, 按照 “谁开 垦谁占有” 的原则, 几乎占领了枧村前大部分肥沃田地, 其中耕地200 多亩, 山林100 多 亩。 较远的100 多亩耕地被邻村甘棠士绅张宏秀占有。 最晚而来的钟氏开基祖建祠堂和房 屋, 几乎花去所有积蓄, 无力再买更多土地, 为了生计, 只能鼓励子孙向外开荒造地。 “为了鼓励开荒拓地, 多开垦1工田, 就奖励05工田。” 〔1〕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第82页。 〔2〕 枧村另一大姓之族———黄氏宗族, 早于钟氏族人半个世纪定居于枧村, 当时开基祖黄文彪公及 妻子何氏, 以及三个儿子 (黄世英、 黄世豪、 黄世德), 聚族于斯。 第三章  枧村钟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641 另外, 开垦土地时, 会在土地四角镶上界石, 或者在土地周围种上界竹, 甚至为 了宣布对其拥有所有权, 会进行穴葬, 并刻上碑记, 登上族谱产权名录, 俗称插标 为记。 (二) 买地营生 买地是客家外迁获取生存资料的有效形式。 钟氏族人初到枧村时, 钟氏三公及其家眷 共有15人, 托邻村甘棠士绅张宏秀转手, 从黄氏族人手里买得 10 亩左右耕地。 后来, 钟 氏开基三公勤俭节约, 通过贩纸或行医, 迅速积累财富, 不断从黄氏后裔那里买得土地, 置办了田地产 (见表3-1)。 据说四世祖连康公, 曾经一次性购买土地30 亩, 作为二房 的蒸尝田。 另外, 五世祖毓德公, 在清朝时做官, 曾经购置30 亩耕地捐为义学田。 民国 初年, 钟氏人口迅速发展, 增至112人, 这时, 涌现不少乡绅, 如七世祖焕寿和益寿出钱 购置20亩长房房头田。 俗话说, “丁多好耕田”, 民国末年共开垦60亩耕地, 人均土地面 积为423亩。 表3-1  开基时土地占有数量比较 单位: 亩, 人 姓氏 田地面积 山林面积 人口数量 平均耕地面积 平均山林面积 钟氏 10 0 15 067 0 黄氏 200 100 100 2 1 宾氏 20 50 4 5 125 (三) 扬名赐地 客家钟氏族人因聪慧和勤劳, 在积累财产上更加有优势。 宾、 黄两姓后裔主要以务农 为生。 当时生产力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