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桔梗汤89泻白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 【主治】血虚寒凝,手足厥冷,兼寒邪在胃,呕吐腹痛者。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和中止呕 【组成】当归12g 芍药9g 炙甘草6g 通草6g 桂枝9g 细辛3g 生姜12g 吴茱萸9g 大枣8枚 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逆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用法】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 温经散寒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 【附方】(考)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者。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组成】黄芪9g 芍药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枣4枚 当归四逆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 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逆冷及疼痛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温经散寒 - 黄芪桂枝五物汤 *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治】阴疽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温经散寒 - 阳和汤 * 【证治方解】- 阳和汤 病机: 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 局部肿势弥漫、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可伴有全身虚寒症状 阴寒为病 舌淡苔白,脉沉细 虚寒 治则: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君 熟地30g 温补营血,填精补髓 鹿角胶9g 温肾阳,益精血 臣 炮姜炭2g 辛热,入血分,温阳散寒,温通血脉 肉桂3g 佐 麻黄2g 辛温达卫,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凝 白芥子6g 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 使 生甘草3g 解毒而调诸药 【用法】水煎服。 温经散寒 - 阳和汤 方中鹿角胶、熟地黄得姜、桂、芥、麻之宣通,则补而不滞;麻、芥、姜、桂得熟地黄、鹿角胶之滋补,则温散而不伤正。 综观本方,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治疗阴疽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驱散阴霾,而布阳和,故以阳和汤名之。 * 温经散寒 - 阳和汤 *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不足者,可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 阴寒重者,可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作用。 温经散寒 - 阳和汤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阴寒凝滞者。 4.使用注意: 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使用本方。马培之云:此方治阴证,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重校外科证治全生集》卷4 * (干祖望医案一则) 患者马*,男性,54岁,已婚,1954年12月14日 〔病历摘要〕三十多天前,在右腹股沟起一疙瘩,像莲子大,可移动,不痛不热,惟同侧股关节酸痛,日间轻夜间重,步履如常,不以为苦,故未予治疗。不料一个月来,一天大一天,步履维艰,食欲减退,精神倦怠。以往身体一向尚健康,无一切慢性传染病,无旅行或居住于外地的历史。 〔检查〕体温36.8℃,脉搏78次,发育中等,营养差,脸色苍白,两手在按脉时有轻度震颤。局部检查,在右腹股沟有硬肿一块,长七厘米,阔五厘米,不能移动,坚硬如石卵,有压痛,表皮毫无焮灼潮红。 〔印象〕慢性腹股沟淋巴腺炎,(石疽)。 〔治疗经过〕 十二月十四日外用,贴阳和解凝膏,加麝桂。内服汤药,内容台乌药、当归、大川芎、佛手、土贝、白芥子,另人参再造丸,每天一粒吞服。 十二月十七日连服汤剂三剂,人参再造丸三粒,无效,精神更形惫怠,体温36℃,脉搏70次。改用阳和汤原方,加土贝、佛手、鹿角膠同蛤粉炒成珠状,肉桂研末吞服。 十二月二十二日连服五剂,大有进步,肿块缩小,中央柔輭,呈波动,嘱原方再服。 十二月二十五日又服三剂,肿块残存原有的四分之一,波动处切开,嘱原方间日进服。 十二月三十一日又间日服三剂,步履如常,精神饱满,饮食正常,肿块消失,创口脓腔缩小,脓液分泌亦少,外用丹盆散,贴膏药,内服药停止。 一月五日创口将近愈合。估计即可痊愈。 * 【附方】 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 【主治】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蟮(疒贡)头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作痛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