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2,22,23课后练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2,22,23课后练习

21 桃花源记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解: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那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人民的理想世界。这个理想在当时不能变为现实,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条件不允许。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 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解: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的方式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解:“如此”包括以下内容:①发现桃花源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在归途中做的标记。 22 短文两篇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练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解:《陋室铭》的全篇意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 2.《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解: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是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解:居于陋室不会受到“丝竹”与“案牍”的干扰,生活清静闲适,不同于闹市官场的喧嚣繁杂,含蓄的表现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批判。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 三、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之:它(指桃花林的奇景)。 23 核舟记 二、本文的主题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解: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的主体部分,自然应在前面;背面是题款,系雕刻的附属部分,自然应在后面。 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开关,由此说起能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而船头三人,苏轼居其中,自然由船舱过渡到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因为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1.苏、黄共阅一手卷。 解:苏轼和鲁直共同看着一幅画卷。 2.舟尾横卧一楫。 解: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解:总计(在)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解:原来是挑选长而狭的核桃雕刻成的。 * ●

文档评论(0)

tonggong82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