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_古诗两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_古诗两首课件

22 古诗两首 生字词学习 借鉴 鉴定 徘徊 朝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体裁: 七言绝句 诗词概述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送给儿子的诗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哲理诗,其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 注释 示:教导。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功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开始。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浅:肤浅,浅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gōng)行:亲自实践。 诗意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从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深刻的道理,必须自己去实践、去体验。 作品中心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体裁: 七言绝句 诗词概述 朱熹简介   (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后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阳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对创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诗歌大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 : 镜子。 徘徊:来回闪动。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诗歌大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他,指方塘。哪(nǎ)得:怎么会。 为:因为。 如许:如此、这样。 清如许:这样清澈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名句赏析 这首诗是以水塘的形象来打比方的。诗人在前两句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方塘容纳天光云影这些宏大之物,也说明心智的也是可以不断开阔的。又进而揭示心智开阔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人心的睿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的知识而得来的。 名句赏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