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说的无名,从人生哲学的角度讲,即破自我与非我的对立,洗刷内心中功名利禄的观念。为别人做了件好事,便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这实际上是把自我与非我对立起来了,即使是以仁义之心爱人利人,庄子也认为是求名利,因为强以仁义绳墨天下就把自我置于天下的对立一方.以已为是.以天下为非.这就叫哲人。所谓无功,即破非我与非我的对立,如日夜、寒暑、水火,本无所谓是,无所谓非,顺应了自然规律,无所不是;违反了自然规律,无所不非。故要乘物以游心,乘物即顺应自然,顺应规律;游。动即从观念上打破绝对分界,强调转化。懂得了日夜。寒暑、水火皆可为我所用的道理,人就活得更自由了。所谓无己,即破自我与自我的对立。世人遭受与接为搞,日以心斗的折磨,主要是因为有个小我在。无己就是破小我。我算个什么呢?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生,时也;死,顺也。放养生的目的在以尽天年,不在长生不死。庄子齐死生,并不是说生死无差别,而是视死如归,客观地看待生死问题。所以,他既重视养生,又反对厚葬。齐死生是进入理想人生的最一步,过了生死关,便进入撄宁(见《大宗师》伤论修道)、大妙(《寓言》颜成子游与南伯子聂论修道有此言)的境界。 中国古人对天充满了热情和崇拜之情,天是他们的父母,他们是天所养育的子民。这种感情到了哲人手中,便抽象出“天道”的观念。 天道是天的原则、规律,是对人的绝对命令,决不可违背。因此,古往今来,多少大思想家穷尽毕生心血来破译天道的密码,他们的成果最终也成了需要人来破译的密码。 老子是其中的一位。他发现世界是有,天道是无,而有生于无,无中生有。进而,他把无拓展为无为、柔弱之道,试图以此逃避人世的苦难。但他执著于、最终归于虚无,或流变成法家的刻薄少恩、重刑酷杀。 庄子则不然。他也不反对有生于无,无比有的层次要高。但他反对对天指手划脚,胡说八道,他要人敬畏天道,要人观照天地之美,体悟天地之心,不执于有,不执于无,而要“无无”。 “无无”是即有即无,即无即有,也就是自然。什么是自然?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言说…… 老子、庄子环境伦理思想探析 老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道德哲学著作《老子》、《庄子》中反映了: 对人类生命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透辟的论述, 而且在极为明晰的哲理思辨中还包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了人对自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及如何践履这些准则的方法,提出了崇尚自然、尊重天地、无以人灭天、天人不相胜等环境伦理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表达了古代中国人民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美好理想,开创了世界环境伦理思想的先河。 老子、庄子主张循自然、循天道,并不是否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老子·第25章》)把人提高到与道、天、地同为域中四大的地位,这就高度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这个灵明之物同地球上其他生命体区别开来。天地万物中唯有人才具有这种理性和自觉,也唯有人类才能对天地万物的和谐负起责任。天地和谐了,环境优美了,人的利益和价值不但不会贬损,还会得到保证和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以“止”为德、庄子以“天和”为美的思想,是一种高尚、美好的思想。从环境伦理意义上说,他们所表达的依然是对人生事务的关切,追求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想环境。 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老子、 庄子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人是自然化育恩养的万物之一,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把人纳入到天的范畴。这是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反映。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是更明确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老子看来,道高深莫测,远大难知,看似空虚无形,隐隐约约,却又无所不在,是无限宇宙里支配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力量。大自然实际上是道的化身,敬仰道自然就是敬仰作为它的化身的大自然。像老子一样,庄子对天地自然也无限崇尚,他热情赞美道:“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庄子·天道》)自然孕育万物,生生不息,作用无限而伟大,故而古代的先哲无不崇尚自然,赞美天地。 师法自然 老子说:“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天、地、人最后都统一于自然,强调人道要服从天道,人道要体现和践行天道。 他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老子·第21章》),认为大德的运行要以(天)道为唯一的法则和准绳。老子、庄子提出的“道”这个概念,有时指自然界,有时指自然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有时二者兼而有之。 他们所说的“德”是指人类社会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种人格修养,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附着式抱杆组塔施工方案(外抱杆).doc VIP
- 202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试题语文试卷.docx VIP
- 农村教师公开选调进城考试模拟试题1(初中地理·附参考答案).docx
- 电子式绝缘电阻测试仪讲解文档.ppt VIP
- 驻校教官培训课件.pptx
- GBT 21237-2018 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宽厚钢板.pdf
- 安徽泾县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泾县中小企业融资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安徽宣城市泾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安徽宣城宁国市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3.pdf VIP
- 安徽芜湖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2.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