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灵魂从不在荒芜停留.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静的灵魂从不在荒芜停留

安静的灵魂从不在荒芜停留   一年多来,文永的诗稿一直放在书房案头,只要挤出点时间,我就要翻一翻,那种感觉就像和一位暌违已久的老朋友彻夜畅谈,很慰人心。昨夜,金猴年的第一场雪飘落下来,次日清晨爬上南山,满目薄雪,林木阖寂,不觉想起了文永。他说: 许多人从我身边走过,顺着背影 我回味好多,连同这片 城市中心仅存的杨树林 独守着身边的湟水河 好像与世隔绝,它的灵魂 却高高地高高地,在人间 活着 此刻,文永远在巴山蜀水,肯定不知道在他生活的西宁城里,还有一个男人站在凤凰山上,远望他经常独坐的麒麟湾。其时,那一张空椅子已被风占据,而安静仍在 和文永相识,快十年了,虽在同一座城市,但各有营生,见面并不多。至于诗歌写作交流,同是远离圈子、木讷寡言之人,更是少之又少。为数不多的几次,听他朗诵昌耀先生的诗作,音色沉厚、情绪转承不失原作,不免惊诧:他平静的状态和内心的情绪反差如此之大 以前我阅读过文永的部分作品,其中一些很合心意,我觉得,他和这个功利化的社会保持着适度的距离,融入而不迎合,积极而不消沉。近十年来,中国诗歌在文本技术上日臻娴熟,各种活动接二连三,民间诗歌刊物不断推出;但冷静反观,关注人性、审视现实的力作越来越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诗人们使命感缺失、自觉不自觉地圈子化、过分强化自我表达和注重技术细节而轻视人类共同情感需求所致,以至于造成目前和读者的陌生与疏远。一群诗人或体制内的人聚集在小屋内,吹捧与自我吹捧,俨然中国的诗歌创作从他们开始进入了划时代的阶段。实际上,走出屋子,诗歌闪耀着的迷人光芒仍然在久远以前,他们炮制的文字依旧没有走进百姓的生活――当然,他们是有理由的,那就是诗歌是少部分人的精神享受。显然,这是非常无力而且扯淡的借口,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把诗歌贵族化,而况所谓的贵族们上数三代,基本上都是普通民众 我这样说,无意将文永放在比他们高的位置――位置不是一个人定的,它需要读者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我指的是,文永的诗歌保持了自觉的书写,而不是迎奉眼前的时髦;或者说,他的诗歌风格一直秉承着传统的血脉,几乎与被扭曲的先锋性无缘。这在追求现代性的写作者看来,已经落伍,根本不屑一顾。但事实恰恰是,除却个别伟大的诗人,中国当代诗歌创作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水平,更不用说接近古人们缔造的顶峰了。长期以来,我们崇尚外来文学理念和技法,轻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这种主动切断根脉的拿来式写作,注定要在实践中长时间处于模仿和难以摆脱他人印记的尴尬――我并不将没有内化的简单借用和承袭视为文学创作的精神谱系。一个真正的诗人,一定清楚自己出发的地方和到达所在,他遵从灵魂(不仅是自己的)指引,而不任性妄为。失去个性、摇摆不定的写作,永远不能堆垒自己的高地 文永对此了然于心,所以不会往喧闹处扎堆,多少年,他拒绝矫情,执意在溯源寻根的路上前行,似乎很享受追寻的乐趣。这样的探寻,固然清冷和寂寞,但不同于苦行僧式的自我修行,而带有普遍的人生求解价值。仔细阅读他的作品,发现不少诗歌中蕴含着或多或少的禅意,而这也正是人到中年的绝大部分所体悟的生活:无所强求,淡定从容,随遇而安。他在《一个人,坐在阳台》中说: 一个人,坐在阳台 沏一壶铁观音,自斟自饮 静静地看窗外的风景 整整一个下午,一个人 端着一杯茶,细细地 品味,慢慢地回味 孤独的日子,我总是 在喝茶,一杯一杯地 腾空,再一杯一杯地斟满 一个人,坐在阳台 喝着自己的沧桑,默默地 望着这座城市的远方 此种心境,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顺其自然思想相当吻合,却有别于消极无为。细细推究,文永的诗歌精神源头非常清晰,他在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然后温润着生活,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他的诗歌的一个原因。艺术对人类心灵的关照永恒如一,其本质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会改变。如果诗歌远离了生活,或者被一群自恋者施虐,成为他们笔下的文字玩物,还有意义吗?所幸,每一个时代都不乏真诚的书写者 文永的诗歌,去繁就简,说得都是平常话,用得都是简单词,不拽不装,让人一眼明了。简单并非没有内涵,复杂不一定丰富。这使他和当前一些妄自尊大的“诗人”区别开来。由此我联想到流传至今的许多经典古诗,其中不少质朴之极,读出来,有文化的能懂,不识字的也明白,丝毫没有影响所表达的思想。如今,不少人将诗人和精神病患者等同,除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少“诗人”完全抛弃了社会大众,将写作矮化为个人的自我情绪宣泄和胡言乱语,毫不夸张地说,连自己的作品也解释不清楚的“诗人”大有人在。文永的诗歌和这类“诗人”的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作品中,普普通通的语言营造着耐人寻味的诗意,而且充满了力量。他在《工人老张》中写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