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发挥导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docVIP

巧妙发挥导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妙发挥导语的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化县大川学校 范宣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急于阅读课文,究源探底,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需要,找准切入口,设计好导语,在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归纳了以下几种常用的导语方法: 1、妙用音乐,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感受自然,感受生命的蓬勃向上。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用屏幕出示紫藤萝花地画面,放一首轻音乐。老师说: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许多许多。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花草,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这些花虽然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眩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 2、设置悬念,唤起同学们的探究力。如,教《第一次真好》一文时,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次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运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第一次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秘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之中,面临抉择。 3、创设情境。学习《傅雷家书》时,播放歌曲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让学生说说从歌曲中听出了什么?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由此自然地过渡到本文,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来。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4、以旧引新法。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上来,如: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时,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主自强、不畏强暴的唐雎;为报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少立大志,后又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陈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国家危难之时,坚决反抗侵略的英雄辛弃疾;被誉为“旷古烁今第一才子”的苏轼……中华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闪耀,我们今天想到这些时,眼前仍旧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仍旧回响着一串串熟悉的姓名,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众多历史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呢?这样既复习了以往学过的知识,又引出了我们要学的新内容,这也是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的原因。 5、故事导入。如学习《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样导入: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地狱与天堂区别。在地狱中众人(灵魂)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无法放到自己的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众人(天使)也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的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放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确了,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互帮互助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我们的世界也才会更加美好。 6、联想导入。如《桥之美》是这样导入的: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吧!这样,就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 所以说,好的导语就是打开语文课堂大门的钥匙,要妙用导语。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