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网络域名失范行为刍议论文.doc
试析网络域名失范行为刍议论文
论文摘要:人们对网络的期待就像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时一样,这个新的黄金园将属于大家,还是它的发现者呢?这个答案只有当人们决定向哪个机构递交具有重大价值的网络用户地址时,才能揭晓。——法雅克·阿塔利
论文关键词:网络域名;失范
在互联网由“虚拟性”向“现实性”、“信息媒介”向“生活平台”过渡的诱因和助推下,传统违法犯罪活动展现出其惊人的适应能力,迅速将触角伸入了互联网领域,呈现出复杂之势。而域名作为互联网的基本入口,自然成为传统违法犯罪行为网络变异的首要关涉要素。
一、网络域名的概念与价值
与现实世界中的门牌号码相似.freelf这样的域名被抢注。
二、现阶段网络域名失范行为分析
(一)域名劫持
域名劫持(DomainNameHijacking),是指通过各种攻击手段控制了域名管理密码和域名管理邮箱,然后将该域名的NS纪录指向到黑客可以控制的域名系统(DNS)服务器,然后通过在该DNS服务器上添加相应域名纪录,从而使网民访问该域名时,进入了黑客所指向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域名被劫持后,不仅网站内容会被改变,甚至会导致域名所有权也旁落他人。但如果是国内的域名被劫持,还可以通过和注册服务商或注册管理机构联系,较快地拿回控制权。
在所有域名失范行为中,几乎没有比攻击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组织的域名系统服务器更能引起人们的恐慌。根据北龙中网《中国域名服务及安全现状报告》数据显示,从2009年8月到2010年8月一年时间内,全球大型的域名攻击多达20起,涉及到了域名服务的各个层级。例如2010年“百度DNS遭劫持事件”,由于不法分子恶意篡改,致使中国搜索巨头“百度”的域名解析遭到故障长达5个多小时。后美国域名提供商Register.成了域名攻击黑客的替罪羊:美国法院做出裁决,允许百度起诉美国域名提供商Register.违反合同、玩忽职守和应对黑客攻击轻率。
(二)域名盗窃
我国刑法中已将电力、煤气、移动电话号码等无形财产列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一个IP地址只能有一个域名,它与移动电话号码、电子币、QQ号码一样,具有唯一性、确定性、可直接支配性,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并且域名的取得需付出真实的货币,而且随着其知名度、信誉度的提高,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域名财产性特征,使其可以成为盗窃行为侵犯的对象。
(三)域名恶意抢注
根据美国《域名反抢注法》,抢注域名是“未经许可,注册的域名是或者包含了美国商标或活着的名人名”,对于恶意抢注域名者,除了强制取消域名外,还要处以10万美元的罚金。也许最为国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中央一套”被人抢注为避孕套商标及域名的事例。
由于前述网络域名的技术、政治、经济等特性,使得某人或某企业抢注域名并高价转让已成为某些人梦想发财致富的捷径。“恶意抢注”多发生在以“申请在先”为授权原则、能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或精神利益的权利领域,多发生于商标、域名及商号。当前国内司法领域判断域名抢注是否侵权的标准主要是要满足三个要素,即是否恶意、是否会引起混淆、当事方能否对其域名作出合理解释。
(四)域名反向抢夺
与抢注域名相伴而生的是域名的反向抢夺。域名反向抢夺,亦有称反向域名劫持,指商标所有人等恶意利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企图剥夺域名注册人的域名的行为。注册域名经过域名持有人的大量资金投人和精心经营为公众熟知后,被他人注册为商标妨碍域名持有人的正常使用;或采取混淆、淡化的手法使用;或利用驰名域名的知名度“搭便车”进行商业炒作,致使域名持有人遭到不必要的经济和商誉损失。众所周知,域名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出现的一种权利,虽然对其权利属性存有争议,但各国法律都无一例外对其进行法益保护。然而,一些企业和个人滥用私权,凭借着所谓的先用权、知名度等理由,突破法律保护的平等原则,混淆注册商标与注册域名的界限,主张将域名作为一种类同商标在互联网领域使用的延伸,要求对其注册商标不加区分的“直通车”式延伸保护,从而实现其局部权益升级为全球性或全行业性扩大化的保护和利益。
(五)域名欺诈
域名欺诈是实施网络诈骗的主要手段。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网络手段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包括利用游戏装备交易进行诈骗,利用网上购物拍卖进行诈骗,直接利用网络虚构事实进行诈骗等。例如,2005年1月,多地警方联合破获一起域名欺诈案,6名犯罪嫌疑人开设假冒“中国工商银行”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盗取用户资金9万余元,并通过网上购物诈骗70余万元。 伪造网站的犯罪手段有的是假冒和域名,有的则复制真实网页,在用户输入错误,误入伪造的网站进行交易时盗取账号和密码。在具体实施时,不法分子一般是“克隆”银行网站,欺骗用户直接输入账号和密码。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