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化学教材内容的生成论文.doc
试论化学教材内容的生成论文
摘要: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更是学生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教材内容不是静态的知识结论,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体验过程中生成其意义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应创造 摘要: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更是学生直接作用的对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教材内容不是静态的知识结论,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体验过程中生成其意义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应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生成教材内容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材内容;动态生成;教材开发
一、教材内容动态生成的涵义
(一)教材内容并非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只是为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师生互动产生知识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1既然是范例,就意味着它不是唯一的和凝固不变的,而只是诸多例证中的一部分。教材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以它所提供的范例为情景形成某种基本的观念和思想,而不是获得具体的知识结论。形成同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范例有许多,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形成同样的观念可以选用不同的范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此,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中的素材,只要能够促进观念的形成同时又适合教与学要求的任何素材都是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因此,进入教材内容范畴的范例不是唯一的,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更新的,是不断发展的。这是教材内容动态生成的最基本的涵义。
(二)教材内容的教学意义在师生的互动和体验过程中生成和充实
教材内容不是独立于学习主体而以客观真理的姿态摆在学生面前、等待学生去掌握的静止的知识体系,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教学内容一定的外在形式,但这些内容本身并没有产生任何意义,它必须经过教师和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主动建构、感悟和体验,才能获得其意义。2也就是说,教材内容的价值与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活动和体验内在相关,同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紧密联系,离开了具体生动的学习过程,教材内容就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文字符号。
(三)教材内容是一个持续生长的、开放的“生态系统”
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生成对教材内容意义的理解,由于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对经验的看法不同,因此理解相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路,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教材内容的动态生成一方面包括对一般意义上的“资料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师生在教学交往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以及由此获得的感悟、生成的体验以及领略到的思想方法等“体验文本”都是教材内容生成的表现,这些“体验文本”本身就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内容的意义正是在不同体验的交锋和碰撞中得以丰富和提升的。这种“体验文本”来自于师生发自于内心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他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觉到自我理智的力量、情感的满足。这种体验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其个性不断发展。反过来,它又会进一步使师生的体验更丰富,使教学的意义不断生成。这种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循环,使得教材内容不断生成,成为一个持续生长的、开放的“生态系统”。
二、教材内容动态生成的示例分析
(一)《质量守恒定律》课堂教学片段
(教师通过设问、投影呈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料等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发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质量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呢?”的问题。
学生互相讨论,意见不一致。
教师再呈现探究该问题的实验内容,让各小组任选以下的一个实验进行探究:1.白磷的燃烧;2.蜡烛的燃烧;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阐述实验方案。)
小组1:我组选择实验一──白磷的燃烧。我们的方案是这样的:先取一小块白磷于锥形瓶中,称量质量,然后用火柴点燃白磷,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比较前后质量大小。
小组2:我组也选择白磷燃烧的实验,但我们认为用火柴引燃白磷的方法不好。我们认为用加热后的玻璃棒引燃瓶内的白磷既安全又不会有物质损失。
小组3:我们也选择这个实验,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所以我们认为用水浴加热锥形瓶从而引燃瓶内白磷的方法更好。
师:小组1的同学实验步骤阐述得非常完整,而小组2的同学善于发现问题,选择了一种合适的引燃方法。小组3的同学更是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种引燃方法,敢于脱离课本,勇于创新,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组4:我组选择实验三──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我们的方案是这样的:将两种溶液分别倒入小烧杯和小试管中,一起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再次称量,比较前后质量的大小。
……
(学生分组实验,20分钟后结束实验,各小组汇报实验成果。)
小组1:我组选做的白磷燃烧的实验失败了,还未称量白磷的质量就引发了反应,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