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女冠诗”,驳诘“女子无才便是德”论文.docVIP

赏析“女冠诗”,驳诘“女子无才便是德”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析“女冠诗”,驳诘“女子无才便是德”论文.doc

  赏析“女冠诗”,驳诘“女子无才便是德”论文 ..毕业 内容提要:“女冠诗”是道教界的一束瑰丽奇葩,是指出家修道的女子写的五言诗和七言绝句。女冠诗最有成就的时期当为宋元和唐朝。女道士用她们亲身修炼的经验进行写作,将女人的不凡才情和坚贞信仰做了充分表达。 关键词:女道士 女冠诗 得道修炼 成仙 一 “女冠诗”是道教界的一束瑰丽奇葩,是指出家修道的女子写的五言诗和七言绝句。我们知道,汉末道教始创阶段,女子即已出家入道,象魏华存夫人便是天师道女祭酒。南北朝时,女子入道修行渐成风尚。宋金元时期已经成为规模..毕业,孙不二的七首七言绝句可谓女冠诗中有成就的了,其中: 不乘白鹤爱乘鸾,二十幢幡左右盘。偶入书坛寻一笑,降真香烧碧阑干。 小春天气暖风赊,日照江南处士家,催得腊梅先迸蕊,素心人对素心花。 资生资始总阴阳,无极能开太极光。心镜勤磨明似月,大千一栗任昂藏。 神气须如夜气清,从来至乐在无声。幻中真处真如幻,且向银盆弄化生。 养神惜气似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雨目内明驯虎尾,朦胧双耳听黄庭。 荆棘须教划尽芽,性中自有妙莲花,一朝忽现光明象,识得渠时便是他。① 写得就很有意境。一句“素心人对素心花”,将全真女道士的清修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 唐朝公主、嫔妃入道修真,带动了社会上的女子修道之风。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知识女性更多的介入道门,提高了女道士阶层的整体文化素质。像李冶道、鱼玄机、卢媚娘、卓英英、杨监真、郭修真等人的“仙诗”,富有渴望成仙的浪漫色彩,大多收入了《全唐诗》里。可以这样说,提起唐朝的文学,就不能不提及女性慕仙求道的诗歌。研究唐朝文学的,如果缺乏对女冠诗的了解,就不能说对唐朝文学有全面研究。 李冶道的《道意寄崔侍郎》: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 愁鬓行看白,童颜学可成。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诗工整对仗,浅显明白,对浮名虚华予以刻薄,含有劝人修道的意图。 鱼玄机乃为多情浪漫、才华卓然之女子,与温庭筠、左名扬等诗人都有诗书往来,后因杀伺婢罪被杀,肆年约二十五岁。其诗悠扬飘扬,大多抒发女子幽怨之情,才情不浅,屡有佳句。入道后“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博得文人雅士的喝彩叫好。她的有些诗句被斥为艳诗。如《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状,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其实叱责她的诗为艳诗的人,是站在维护封建的三纲伦理的角度出发的,他们搞不明白也不愿意搞明白一个才情横溢,幽思憝怨的女子灵魂深处对热烈爱情的期待。在他们看来,女人的义务责任乃至于全部生命价值就在于相夫教子、三从四德,而不能大胆表露自己对情感、性爱的“非份”渴求,鱼玄机的诗刺痛了这些卫道士的伪装,因而被呵斥在所难免。鱼玄机作为女性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抒写自己作为“女性”的情感、性欲,“挑战”、“解构”、“颠覆”了男权中心主义所规定的语言霸权,将道貌岸然的男人们的所谓的“冠名堂皇”语言规则一扫落地,这是近现代女权主义所强调的。虽然她并不是成心要和男权作对,也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女权意识,但是她执拗地以自己女子的想、思、情、欲出发进行写作,无疑就是凸显了女性意识。其实与现今女权主义女作家相比,鱼玄机可是羞涩、含蓄、雅致多了。最出名的佳句大概是:“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西看已有等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鱼玄机的《愁思》可能最为代表其幽怨情怀的了:“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百头。” 卓英英是成都人,以才女闻名,因熟谙诗书,被召进宫闱,与卢媚娘等作诗唱和。其《锦城春望》: 和风装点锦城春,细雨如丝压玉尘。漫把诗情访奇景,艳花浓酒属闲人。 写锦城春色明媚绮丽,和风徐吹,细雨如丝,美丽无比。从中可以看出卓英英对鲜艳色彩的敏感和偏爱,精神世界极为丰富鲜活,无疑这是对那些认为女道士心灵苍白、生机凋敝的人的鞭笞。《理笙》写王子晋吹笙的典故: 频倚银屏理凤笙,调中幽意起春情。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列仙传》卷上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卓英英的《理笙》虽写王子晋吹笙成仙的故事,但没有半点慕仙的意向,也没有半点为子晋升仙之事大加唱颂,只是借题发挥,寄托情感,充满孤单、幽思。将一个有情有意的女道士表露在世人面前。 至于象《游福感寺答少年》:“牡丹未及开时节,况是秋风莫近前。留待来年二三月,一枝和露压神仙。”和《答玄士》:“数载幽栏种牡丹,裹香包艳待神仙。神仙既有丹青术,携取何妨入洞天。”牡丹在唐朝是国花,举国上下钟爱不己,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