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主义在其创作中呈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托尔斯泰主义在其创作中呈现

托尔斯泰主义在其创作中的呈现 摘 要:“托尔斯泰主义”包含“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博爱”三个方面,它有落后软弱的一面,也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在“托尔斯泰主义”产生的时代,它是不合时宜的,起到了消极作用。但着眼于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它又包含着某些符合人类追求、给人们以精神启示的东西:只有自然、个人、家庭、社会和精神之间处于相互和谐的关系中,才能构成理想的生态社会。虽然列宁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对托尔斯泰主义进行现实批判影响深远,但是站在超越人类历史高度,找寻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托尔斯泰主义却具有深远的未来人文意义。 关键词:托尔斯泰主义 呈现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19世纪80年代世界观激变后,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所形成的一套“济世”理论。“托尔斯泰主义”具体化就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博爱”,这一思想贯穿于托尔斯泰不同时期的作品和论文之中。而作为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高峰,《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基本界定和学术界的看法 在托尔斯泰的《复活》体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博爱”等观点,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过去很多观点认为,书中充满了托尔斯泰步道式的道德说教,并把这些视为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消极因素。 过去的学术界之所以对“托尔斯泰主义”基本上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这可能主要受当时列宁对“托尔斯泰主义”评价的影响。列宁曾全面而深刻地科学评析道:“……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既表现了农民群众运动的力量和弱点,也表现了它的威力和局限性。……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虽然他对其作品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却坚决否定了“托尔斯泰主义”,认为它体现了托尔斯泰身上存在的宗法制农民软弱性的特点,甚至将托尔斯泰视作颓废的、歇斯底里的可怜虫,义正严词地指出“托尔斯泰学说无疑是空想的,就其内容来说是反动的。” 众所周知,列宁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无疑要站在自身的立场上,以维护无产阶级革命为目的,列宁做出此评价自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如果只关注托尔斯泰作品的政治色彩,仍然以阶级的眼光去审视它,得出的结论就会是片面的。如果我们摆脱政治、阶级立场的枷锁,重新对托翁的作品加以审视,我们就会发现,“托尔斯泰主义”不是在阶级立场指导下的产物,而是作为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穷其一生对社会问题探讨的结晶。它是托翁站在对人类终极问题思考的立场上,开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房,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思想的真诚体现。 下面我就《复活》来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二.对《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分析 (一)勿以暴力抗恶 “托尔斯泰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托尔斯泰主张“勿以暴力抗恶”并不意味着他不反对邪恶。他对一切邪恶都深恶痛绝。在他看来,一切形式的暴力,不论革命的,还是反动的,都是邪恶。他说:“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杀戮,不管它们是从哪方面发生的,我都极端厌恶。”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并非是一个纯消极的概念,而是和恨、反抗有紧密联系的思想意识。托尔斯泰在1886年回答美国记者乔治·谦南如何理解他的学说时说“这取决于对反抗的理解。如果你指的是说服,争论,抗议,那我的答复——是的。如果你指的是暴力,那我的答复——不是。”事实正是这样,托尔斯泰并不是一个百依百顺的人,一个俯首听命的人,而是一个以满腔热情与罪恶做斗争的人。这一点,从他一生树敌过多,从《复活》中的两个主人公的复活过程的许多篇幅充满了挑战、愤恨和尖锐的讽刺等等可以得到证明。 托尔斯泰知识对使用暴力的反抗手段感到厌恶罢了。因此托尔斯泰对于暴力革命并不赞同。他认为暴力革命推翻现行的社会制度,并无益于摆脱恶的困惑,正如囚禁和惩罚并无益于干了错事的人认识过错并改正一样。用恶来反抗恶,既不合逻辑,又没有效果。 (二)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在失足后仍可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在托尔斯泰主义中,表现为“道德的自我完善”。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体现了“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思想。他经过自我完善在精神上获得了新生。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这时他真诚、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踏入社会后,他变得猥琐、低下、空虚。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 托尔斯泰认为世界上的人都是有罪的,都需要反省与忏悔,净化自身的罪恶。在托尔斯泰心中,既然每个人都有罪,那就是说没有人可以去惩罚他人,因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