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20110221
大豆主要病虫害测报技术和识别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胡亚军 大豆蚜 大豆蚜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省常年发生危害,大发生年份危害严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 除造成直接危害外,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等病害。 (一)大豆蚜分布 2000年以前大豆蚜主要发生在中国、菲律宾、泰国、朝鲜、韩国、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家 , 近几年先后侵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豆蚜现已成为重要世界性农业害虫。 我国主要大豆产区均有分布,但以东北三省、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等省的部分地区危害较重。 (二)危害症状 以成蚜和若蚜集中在大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刺吸汁液,严重时布满茎杆及幼荚。豆叶被害处叶绿色消失,形成鲜黄色的不规则形的黄斑,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叶卷缩。 (三)分类及形态特征 分类:蚜虫俗称“腻虫”,属同翅目,蚜科。 形态特征 若蚜:似成蚜。有翅若蚜和无翅若蚜相似,但前者有翅芽,头、胸部黄色,眼红色,翅芽及腹部淡黄色。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长1.6毫米,黄色或黄绿色,触角与体等长,第3节上有次生感觉圈3-8个,一般5-6个,排成1列,第6节鞭部为基部的4倍。腹管圆筒形,黑褐色,有轮纹。尾片圆锥形,黑色,中部略缢,有6-8根长毛。据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张广学 院士研究,棉蚜是大豆蚜虫的祖型。 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长约1.6 mm,宽约0.86 mm,淡黄色至黄绿色,触角比身体短,无次生感觉圈,腹管黑色,为体长的0.2 倍,长圆形,基部稍宽,上有瓦状纹。尾片约为腹管长度的0.7 倍,圆锥形,近中部收缩,有微刺形成的瓦纹,有长毛7 根~10 根。 (四)生活史及习性 生活史 大豆蚜在东北以卵在鼠李的枝条芽腋或缝隙间越冬 春季平均气温达10℃时,越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取食萌芽的鼠李,孤雌繁殖1-2代。 8月末至9月初产生有翅性母蚜飞回越冬寄主上,并胎生无翅型产卵雌蚜; 另一部分在大豆上胎生有翅型雄蚜,飞回越冬寄主。 9月中、下旬雌蚜与雄蚜交配产卵越冬。 1年可在大豆上繁殖15代左右。 夏寄主——大豆、野生大豆、黑豆等少数豆属植物 冬寄主——鼠李 大豆蚜习性 多寄生在1年生鼠李下部的枝条上,并喜寄生在窝风、向阳的矮小植株上。 大豆蚜越冬 2001年在卷曲的鼠李叶片上发现了大豆蚜 大豆蚜的种群动态 大豆蚜在东北大豆产区1年大致有4次迁飞,形成较为明显的4个发生阶段。 初发阶段 盛发阶段 消退阶段 回迁阶段 初发阶段? 5月中下旬有翅迁移蚜第1次从鼠李上向大豆幼苗上迁飞开始至6月下旬大量产生有翅蚜之前。 大豆蚜迁入豆田后第1代全部产生无翅蚜,第2代有些个体可产生有翅蚜,扩散蔓延,造成大豆蚜在大豆田点片发生。一般自6月中旬后开始有蚜株显著增加,可造成大豆苗期的受害。 盛发阶段? 6月下旬大量产生有翅蚜开始至整个严重为害期,包括大豆蚜两次在田间扩散迁飞过程。 6月下旬,大豆开花以前,大豆蚜大量产生有翅型后,即在豆田扩散迁飞(第2次迁飞),此后,蚜量急剧上升,田间发生较为普遍,有蚜株率有时可达100%,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时期。 到7月中旬,可再次大量产生有翅蚜,迅速扩散(第3次迁飞)后,单株蚜量剧增,如条件适宜常出现严重为害。??????????? 消退阶段 ? 7月底以后至8月间,由于大豆植株生长点停止生长,气温较高或雨量较大,以及天敌数量增多,而不利于大豆蚜发生与繁殖,蚜虫种群数量日渐消退。 ? 此时,大豆蚜为害的部位,由原来多数集中在植株的上部而转移至植株的中下部叶背面。并出现大量淡黄色或乳白色小型蚜,生长缓慢,繁殖力降低。 回迁阶段 ? 8月底至9月初后,由于气候不适宜及大豆植株衰老。在大豆上虽然仍有繁殖,但繁殖率很低,并陆续产生有翅蚜,逐渐向冬寄主回迁。 大豆蚜危害分区 大豆蚜虫发生严重与否与冬寄主鼠李分布数量、气候条件、天敌数量有密切关系。根据寄主和气候条件,可以把大豆蚜虫在我省划分为3个发生区域。 猖獗区 偶发区(突发区) 轻发区 猖獗区: 东部山区,越冬寄主分布广,数量多。早春气候湿润,平均相对湿度差异小,适于蚜虫繁殖。始见蚜早,为害较其它地区时间长,严重为害的年度频率高,是主要越冬虫源集中区。如牡丹江的宁安、穆棱,佳木斯的桦南等。 偶发区(突发区): 中部,越冬寄主分布较东部少而分散,严重为害年频率少于猖獗区,但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雨量少而温度又高的年份,也发生较重危害。 轻发区: 西部,越冬寄主很少或没有,虫源靠东部区迁入,发生期较上述地区偏晚,加之温、湿度和大豆生育期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大豆蚜虫繁殖不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蓝海华腾VA-H系列伺服驱动器 用户手册2.0.pdf
- 国家法定41种传染病大全(就诊科室、传播途径、病原体、检测方法等)及防护措施.doc VIP
- GB50877-2014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收规范.docx VIP
- T_CECWA 2001-2023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docx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VIP
- 2024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pptx VIP
- 2025年辽宁省电力行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docx
- 国标GB_T 43388-2023《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实践.pdf VIP
- 厂房租赁合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