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学第十四章
第四篇 宏观金融运行:调控和监管 本篇包括第14章至第20章,主要从整体经济角度讨论金融系统的运行规律及其与其他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货币的供求均衡是影响金融系统的总体运行和经济运行的核心因素。因此,宏观金融分析首先围绕货币供求均衡及其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展开。 第14章分析货币需求,第15章分析货币供给,第16章分析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第17章讨论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宏观经济和货币供求失衡的两种极端现象。第18章对其形成的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讨论。 由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微观金融个体的金融风险的累积可能导致金融系统风险的膨胀甚至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金融危机的防范治理和金融监管成为宏观金融分析的另一重要内容。第19章和第20章分别进行讨论。 第14章 货币需求 线索: 涵义与决定—测量—理论流派 第一节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一、货币需求(money demand)的涵义 需求:有支付能力的主观愿望。 货币需求:由货币需求能力与货币需求愿望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特殊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微观经济主体(个人、家庭或企业)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它经济条件下,机会成本最少、收益最大时对货币的需求。微观货币需求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选择、财富分配行为,它受到人们的财富总额、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 宏观货币需求:从宏观经济主体运行的角度进行界定,讨论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等),整个社会应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等功能。 二者关系:从数量意义上说,全部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即为相应的宏观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状况 市场利率 预期和偏好 信用发达程度 经济体制 收入状况 关系:收入状况这一因素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收入的数量;二是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的长短成正比。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数量成正比的原因是:第一,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只是其总财富的一部分,收入的数量通常决定着总财富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第二,收入的数量往往决定着支出的数量。 货币需求量与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的长短成正比:假设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当期支出,且其支出均匀分布。故在每月支付一次工资的情况下,其平均货币持有额是月工资的一半;而在每半个月支付一次工资的情况下,虽然月工资总量不变,但其平均货币持有额只有月工资的1/4。 市场利率 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原因:市场利率提高,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货币需求自然减少。 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增加。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 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收益率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 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对其他金融资产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减少。 信用的发达程度 关系:信用发达,货币需求量较少。 原因:一方面,信用发达条件下,债权债务多,债券债务的相互抵消可以节约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货币需求量相应减少。(对交易媒介的节约) 另一方面,信用发达条件下,金融市场比较完善,投融资渠道相对畅通,人们可以很便利地通过金融市场取得现金或贷款(流动性),人们可以减少货币持有量(对储藏手段的节约)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涉及产权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及宏观管理方式等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相结合,构成了居民和企业这些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运作环境。这些环境如果存在根本性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货币需求行为。 第二节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背景:美国经济学家爱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货币购买力》(1911)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 内容:货币的唯一职能是充当交换媒介,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价值总和。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 M V = P T (14-1) 式中,M代表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一美元每年用来购买经济中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P代表所有交易中商品的平均价格,即一般物价水平;T代表全部商品和劳务的总交易量,因此,PT代表的是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交易的总价值。 PY 取代PT : 由于所有商品或劳务的总交易量资料不容易获得,而且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总产出,而不是交易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手车全攻略.doc
- 二轮复习——气温特征20160808.ppt
- 金牌销售培训课.ppt
- 金秋台山康桥温泉之旅.pptx
- 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ppt
- 二轮复习精品学案导学案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doc
- 二轮复习大气运动专题(公开课).pptx
- 二轮复习专题--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 曾祁.ppt
- 二采区降贫化提品位管理方案.doc
- 二轮诗歌复习——表现手法.ppt
- 2025年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度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计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