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稀土微合金化作用研究现状分析
稀土微合金化作用研究现状分析
朱兴元 陈邦文 林 勤
摘 要 分析了稀土作为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固溶量及固溶度的测定方法,并就固溶稀土的分布和其对晶界、相变及组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稀土在钢中微合金化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稀土 固溶 微合金化
CURRENT STATUS OF STUDIES ON EFFECT OF RARE EARTH ON MICRO ALLOYING IN STEEL
Zhu Xingyuan Cheng BangwenWuhan Iron steel corp.Lin Qin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Beijing
Synopsis Methods for measurements on the solid solubility and amount of solid solution of the rare earth in steel as the micro alloying elements are analyzed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olid solution rare earth and its effect on the grain boundary,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texture discussed and orien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in micro alloying in steel put forward.Keywords rare earth solid solution micro alloying
1 前 言 稀土在钢中的应用在50年代初美国Carpenter公司便以稀土处理高合金不锈钢[1],70年代是稀土在钢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时期,有关稀土在钢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加入方法、作用效果及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稀土在钢铁中的应用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主要表现在:①稀土加入方法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稀土钢产量的稳步提高;②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③在低硫钢中稀土仍然有硫化物形态控制作用,并可进一步提高低硫钢抗氢致裂纹的能力和冲击韧性[2];④结合产品开发和机理研究,稀土可净化钢液和变质非金属夹杂物[3],改善铸钢组织、细化等轴晶区,减少柱状晶区的枝晶臂间距[4],减轻钢的显微偏析,使沿晶分布的共晶碳化物分布和形状发生变化[5、6],铸钢中的稀土富集于晶界,改变了晶界的结构并净化了晶界[7],稀土还能改善铸钢的工艺性能,提高了铸钢的流动性[3]和抗裂性[8、9],降低了铸钢的热裂敏感性;⑤稀土在钢的表面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是正在发展的一个新领域,但在稀土的微合金化作用方面的研究还不甚深入,在稀土微合金化作用的研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稀土在钢中微合金化作用的现状2.1 稀土在钢铁中固溶量及固溶度的测定 目前研究稀土固溶量的方法主要有[3]:①物理法即内耗法、正电子湮灭法、点阵常数法,但仅限于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②化学法:电解分离稀土夹杂物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固溶量。表1为已发表的固溶度数据。
表1 稀土元素在铁中的固溶度[3]
稀土元素 固溶度(温度) 测定方法 La ≯0.1(原子)%(共晶温度)0.085~0.090%0.2%(αFe,室温)0.4%(γFe,高温)0.11%(室温) ?金相观察,电子探针金相观察,显微硬度X线点阵常数测定法,金检法 Ce 0.4%(室温)0.35~0.4%(600℃) 差热分析(α=γ,920℃)金相法X线背反射法,金相法 Nd ≯0.3~0.4%(室温)α=γ (932±7℃) 显微硬度,金相法差热分析 Sm 未测出 X线衍射法 Gd ≯0.2~0.4%(室温)δ=γ(1380℃)α=γ(932℃) ?差热分析 Tb 0.1(原子)%δ=γ(1380℃)δ=γ(917℃) 电子探针,X线点阵常数法差热分析 Dy 未发现(950℃)δ=γ(滞后20℃)δ=γ(1383℃) X线点阵常数法差热分析 Ho 固态下不溶0.5~0.4%(900℃)α=γ(925℃) X线点阵常数法?差热分析 Er ≤0.015(原子)%(900℃)1(原子)%(在δFe中,1360℃) 金相法,X线衍射法差热分析 Tm 固态下不溶α=γ(928℃) X线衍射法差热分析 Lu 固态下不溶<0.5(原子)%α=γ(925℃) X线衍射法差热分析 Sc <0.6(原子)%,>0.25(原子)% 金相法,X线衍射法 Y ≯1%(共晶温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