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明代法律制度 主讲:葛少芸 主要内容: 一、立法思想 (一)“明刑弼教”、“重典治国”的原则 (二)“明礼导民”、“定律以绳顽”的礼法结合原则 二、立法概况 (一) 《大明律》 (二) 《大明令》 (三) 大诰 (四) 榜文 (五) 条例 (六)《明会典》 三、明代法律的发展及特点 (一)刑事法律及特点 (二)行政法律制度:废除宰相制度,建立内阁制 (三)民商事法律及特点 (四)司法制度及特点 (一)中央司法机关——三法司 (二)地方司法机关——三级 (三)“厂”、“卫”特务司法机关 (四)会审制度 明朝是中国封建晚期的一个重要王朝。作为明代法制建设主要成就的《大明律》,上承《唐律》,下启清法,不仅在中国法制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继唐律以后对东南亚各国影响较大的一部法典。为中华法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极端发展,带来了刑罚残酷、厂卫干预司法等恶果,破坏了正常的法律秩序,使明王朝最终走向覆亡。 一、立法思想 (一)“明刑弼教”、“重典治国”的原则 1、“明刑弼教” “明刑弼教”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中“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后人简称“明刑弼教”。从字面而观,“弼”乃辅佐之义,似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实则不然,“德主刑辅”中“德”为“刑”纲,“刑”要受“德”的制约,始终处于次要、辅助位置。宋代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有突破。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先对“明刑弼教” 作了新的阐释。与前代儒家学说不同的是,他强调刑与教的实施可“或先或后”,“或缓或急”。经此一说,刑与德的关系不再是“德主刑辅”中的“从属”、“主次”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而只是刑罚的目的,刑罚也不必拘泥于“先教后刑”的框框行事,而可以“先刑后教” 。这看来小小的变通之义,却意味着中国封建法制指导原则沿着德主刑辅——礼法合一——明刑弼教的发展轨道,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对明清两代法律实施的方法、发展方向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我国古代法律史上,一般说来,倡导“德主刑辅”,本意是注重道德教化,限制苛刑,所以它往往同轻刑主张相联系。而经朱熹阐发,风行于后世的“明刑弼教”思想,则完全是借“弼教”之口实,为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2、“重典治国” 如果说朱熹还只是在理论上为“明刑弼教”原则的贯彻开辟了道路,朱元璋则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此原则推向新的高度。“重典治国”在“明刑弼教”作为其理论和伦理基础的前提下,成了明初立法、司法的具体指导思想。 早在西周,就确立了“刑罚世轻世重”的原则,明确提出“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以后,直到朱元璋以前,除秦朝外,所有统一王朝初期都以“刑新国用轻典”作为法制指导思想,以使安抚人心,缓和矛盾,维护刚刚建立的政权。朱元璋正相反,他在建国之初就以“刑乱国用重典”作为指导思想。《明史·刑法志》说:“始,太祖惩元纵弛之后,刑用重典。”《明史·李善长传》也说:“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朱元璋在《大明律》序中自己也说:“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另据《明史·刑法志》载, 朱元璋晚年曾嘱咐即将继位的建文帝:“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他认为,“重典治国”的内涵包括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 明朝法律加重了谋反、谋大逆等罪的处罚,扩大了株连的范围,严厉打击贼盗以及官吏贪赃枉法等罪行。作为太祖亲定的《大明律》刑罚较前代已加重,而 《明大诰》主要以贪官污吏为打击对象,其所适用的刑罚,往往出于律外,如墨面、文身、挑筋去指、剁指、刖足、阉割为奴、 枷项游历等,多是残酷的肉刑。《大诰》的酷刑多为历代罕见,比秦犹过之无不及。贪官之外,所谓“游民”、“逸民”也纳入《明大诰》法网之中,明初的各种农民起义更被视为朱明王朝的严重威胁。可见,明太祖朱元璋主张重典治世,以治吏、治民为重点。 (二)“明礼导民”、“定律以绳顽”的礼法结合原则 朱元璋在强调重典治国的同时,从历代的经验教训中,也清醒认识到,独任刑罚可以压服人,但不能使人心服,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因此,他主张“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就是说,刑事镇压和德礼教化要双管齐下,以刑惩罚犯罪,以礼教民守法,做到”猛烈之治,宽仁之诏,相辅而行。“ 朱元璋把刑用重典作为权宜之计,并要求子孙们适时而变,采用轻刑,但从总体趋势看,随着专制政治的日趋腐败、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刑罚势必加重,由轻典而中典,由中典而重典,由重典而最终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