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俄汉语文化词教学了初探
对俄汉语文化词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简要 分析 了汉语与俄语文化词的对应关系,认为对俄汉语的文化词教学必须重视文化差异,提出了三种教学 方法 。
[关键词]汉语 俄语 文化词 教学
众所周知,汉语与俄语是相差较大的两种语言。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结构上,更体现在文化方面。在对俄罗斯学生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我们遇到了一些 问题 ,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文化词”。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那么,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如何深入地 研究 这种文化差异以提高对具体国家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这是我们应该好好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
文化意义是“ 社会 赋予词或短语的感情色彩、风格意义、比喻意义、借代意义以及特有的概念意义。”按照文化意义的对应关系,汉俄文化词语的关系可以归纳出三种情况。(1)同一类文化词,代表不同的文化意义。(2)不同类文化词,代表相同或相近的文化意义。(3)不同类文化词,代表的文化意义也不同。
第一种情况,俄语里的文化词,在汉语中代表另一种文化意义
如,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动物,《圣经》中把龙看成妖魔鬼怪,龙在俄罗斯文化中是一种怪兽(神话中生有双翅能喷吐火焰的蛇形怪物)。俄罗斯人用它比喻残酷的人。在汉语中,龙的文化意义是截然相反的。龙的意识大概在古代 中国 先人的图腾崇拜中就开始了。伏羲之母华胥在雷泽因脚踏龙身人面的雷神祖基,感孕而生伏羲。伏羲女娲“蛇身人面,牛首蛇鼻。”(《列子黄帝篇》。在商代,龙成了占卜的重要动物,“云从龙,风从虎”(《周易乾卦文言》)。许慎《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可以看出,龙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古代社会里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文化词语:
龙颜:帝王的脸色、面部表情。
龙驭:亦作“龙御”,指天子车驾。白居易《长恨歌》:“天地旋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也借指皇帝。韦庄《喻东军》诗:“四年龙驭守峨嵋,铁马西来步步迟。”
龙潜:帝王未即位之时。
龙飞:帝王即位之时,后也比喻升官提职。傅咸《赠何劭王济》:“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
龙衮:绣龙纹的古代帝王服。《礼记礼器》:“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
龙床:皇帝所用的床。旧题唐冯贽《云仙杂记》:“韩志和有道术,宪宗时,献一龙床,坐则鳞、鬣爪、角皆动。”
龙战:本谓阴阳二气交战。《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后遂以喻群雄争夺天下。
龙庭:皇帝施政传旨的殿堂。
龙兴:新王朝兴起。
龙种:帝王的子孙。
龙脉:指那些出过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够安葬帝王、护佑王室后裔的山水之脉。
可以看出,以上均是为古代帝王所造的词,真龙天子指古代帝王,可以称得上是当之无愧了。
在 现代 社会里,中国人仍爱以龙作为比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自比为“东方巨龙”,中国的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龙”。汉语与“龙”相搭配的成语也非常多,又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并经常被运用到各种社会生活中。如:卧虎藏龙、车水马龙、乘龙快婿、二龙戏珠、龙争虎斗、虎踞龙盘、龙潭虎穴、画龙点睛、矫若惊龙、来龙去脉、老态龙钟、麟凤龟龙、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生龙活虎、降龙伏虎、叶公好龙、一世龙门、鱼龙混杂……
第二种情况,俄语中的文化词,在汉语中具有相同的文化意义
如,汉语中的“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这其中包含了汉民族独特的文化。中国人十分喜爱竹,所谓“岁寒三友”,即松树、翠竹、梅花。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气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古往今来的文人也都喜欢用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宋人苏东坡曾做题画诗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后又将石换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洁”,其后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清人郑板桥在《题墨竹图》赞颂到:“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也比君子,刘禹锡《庭竹》诗云:“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在中国南方,竹在雨后成长的特别快,“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所以有了“雨后春笋”这一比喻。而俄罗斯人则是用另一种事物“蘑菇”来表示类似的说法,即“如雨后的蘑菇”。蘑菇是俄罗斯人喜爱的食物,因此俄罗斯人用喜闻乐见的蘑菇来表达跟汉语相似的这一说法。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蘑菇是大森林送给俄罗斯人的礼物,俄语中有很多与森林有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