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环境立法模式新选择
中国环境立法模式新选择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环境法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法律部门之一,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但这一体系仍旧存在众多问题。从分析现行环境法体系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我国环境法法典化的优势与局限,结合我国环境法治的需要,提出我国的环境立法模式应实行开放式(适度)的环境法法典化
关键词:环境法;环境立法;法典化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27-03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修订了为数众多的环境法律法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体系。但由于我国的环境立法理念落后以及部门立法为主导的立法体制,使得现行环境立法存在着整体性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采用法典化的方法来对我国的环境法律进行体系化的全面整合。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不能刻意地追求法典化,应结合中国环境法发展的特点,强调环境法的发展更应该保持清醒,坚持非法典化的立法模式,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环境法发展的瓶颈约束,我国环境法未来的发展和完善,又应如何选择?笔者认为,完善我国环境法治,形成完备协调的环境法体系,环境法典的制定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环境立法状况
环境立法是近十年来我国立法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尽管我国环境立法正以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着,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却越来越严峻。在环境法治现实的拷问下,我国环境立法暴露出其依然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环境立法理念比较陈旧
现代环境立法理念的内涵是丰富多元的,但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立法所保护利益的取向问题。现代环境法的发展进程中,立法理念发生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的演进和变迁。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环境法都基本实现了立法理念从人类中心主义中的经济利益优先阶段的转变和飞跃,目前正进行着从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利益中心主义中的生态利益优先阶段更进一步,向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的全新阶段转型和突破;更有一些环境保护先进国家已经初步树立起生态利益中心主义的立法理念。而从我国环境法发展的现实情况看,整个环境法律体系的立法理念仍然比较陈旧,距离生态利益中心主义这一先进立法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的环境立法理念严重滞后于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1]
(二)立法存在空白,前瞻性差
虽然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十分众多,一些重要的、根本性的法律制度欠缺,为环境法的整体适用设置了很大障碍。环境法律法规间相互脱节,致使其无法具体适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少程序立法。我国现行的环境立法以实体法为主,程序性规范很少且多散见于各实体法中。二是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在于潜在性,即环境污染或资源破坏的后果往往要在很长时间以后才能为人们所察觉。缺乏前瞻性的立法是不可能适应环境保护形势发展需要的,这一点在我国目前环境法研究力量薄弱、立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尤为明显[2]
(三)环境法律规范不够协调统一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单行性环境法律的制定往往带有应急性,什么环境问题突出,该问题所涉及的环境立法的进程就能得到加快。但是,这种应急性和加速度立法的后果就是法律条款上冲突颇多,整个体系的连贯性不足
(四)环境基本法存在着重大缺失
在我国不断制定出台的诸多环境法律规范中,1989年制定通过的《环境保护法》通常被认为是环境基本法,在国家机关制定该法时,实际上也把该法定位为环境基本法,然而,随着环境法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法》已无法对环境法的各个领域进行综合、全面的调整与协调,已经难当“基本法”之责,其环境基本法的名称和地位都无法“名副其实”了。具体来说,存在的重大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位阶不高,其基本法的地位和效力受到质疑
现行《环境保护法》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形式通过的。根据立法原理,基本性法律应当以全国人大决议的形式通过,而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形式通过的法律只是一般性法律。因此,《环境保护法》虽然性质十分重要,属于环境法领域的基本性法律,但在立法时作为一般性法律通过的,立法位阶不高
2.基本内容比较狭窄,无法涵盖和协调整个环境法律领域
《环境保护法》制定之际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知和关注领域主要集中在污染防治方面,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安全的保护与维持还不够重视,该法的基本内容比较狭窄,主要体现为如何调控污染防治这一环境保护问题。《环境保护法》的调整视角和关注中心仍局限于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对于后两个领域不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没有通过修改自身立法,及时作出回应性规定。因此,《环境保护法》存在着调整范围过于狭窄的重大缺失,无法成为整个环境法领域中的基本法[1]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存在的上述种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