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白蚁亚科白蚁分飞情况及及蚁巢伞关系.docVIP

云南大白蚁亚科白蚁分飞情况及及蚁巢伞关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大白蚁亚科白蚁分飞情况及及蚁巢伞关系

云南大白蚁亚科白蚁分飞情况及及蚁巢伞关系摘要 在云南绿春观察大白蚁亚科4种土白蚁的分飞活动,研究大白蚁亚科白蚁和蚁巢伞之间的关系,得知:大白蚁亚科不同种类白蚁分飞孔形状不相同,分飞时分布于孔口周围的白蚁型、数目和扩散范围存在差异,这些蚁巢的外露特征可以作为白蚁种类识别的辅助依据。采集32巢白蚁以及其巢上生长的蚁巢伞,结果显示,大白蚁亚科每一个白蚁巢仅生长一种蚁巢伞Termhomyces子实体。与小果蚁巢伞共生的白蚁也与其他蚁巢伞共生,推测真菌能改变白蚁的行为。对白蚁种类和蚁巢伞种类对应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小地域内,白蚁和蚁巢伞不仅存在属间高度专一性,而且种间也显示较高的共生专一性 关键词 大白蚁亚科,生物学,分飞,蚁巢伞,云南 大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是一类与蚁巢伞共生的白蚁,全世界14属,约330种,中国分布有6属,约70种。大白蚁亚科白蚁为土栖性,它的巢建立于地面之下,由工蚁建筑蚁道到地面取食。白蚁巢经过几年到十几年发育成熟,产生有翅成虫。3月下旬至7月上旬,工蚁修建分飞孔,巢中有翅成虫从分飞孔飞离原巢,在地面上进行配对,建立新巢。在中国,对大白蚁亚科白蚁生物学研究集中在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海南土白蚁0,hainanensi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土垅大白蚁M.annandalei等几个常见物种,探索了其分飞活动、新巢的建立、巢的发育、巢结构以及和环境的关系 蚁巢伞Termitomyces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目AgaricaIes、口蘑科Tricholomaceae,中国13种,云南12种 大白蚁亚科白蚁和蚁巢伞共生,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白蚁的生存离不开蚁巢伞,蚁巢伞和工蚁排出的粪便共同形成的菌圃是有翅成虫、白蚁幼虫、卵的栖息场所,蚁巢伞形成的小白球是白蚁高级富氮营养食物,蚁巢伞能产生水解酶,帮助白蚁消化纤维素;另一方面,白蚁也是蚁巢伞生存的必要条件,白蚁建筑的蚁巢为蚁巢伞提供了生存居所,其工蚁排泄在菌圃上的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物质,是蚁巢伞的营养来源,同时,白蚁定期清理菌圃上其他杂菌以确保蚁巢伞的良好生长 白蚁和蚁巢伞的关系复杂而有趣。白蚁新建蚁巢必须获得蚁巢伞真菌,其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2种,垂直传播是由有翅成虫吞食蚁巢伞小白球,贮于肠道带入新巢,这种方式仅存在于所有的小白蚁Microtermes种类和Macrotermes bellicosus。其他白蚁种类依靠水平传播,即工蚁取食巢外子实体散发的孢子获得真菌。白蚁种类和蚁巢伞种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有些白蚁种植特定的蚁巢伞,有些白蚁种植多种蚁巢伞,反之亦然。但是由于白蚁土栖习性,蚁巢深埋于地底,不便观察,所以对它们之间共生关系的研究并不十分透彻 云南大白蚁亚科种类多,分布广,然而,其生物学研究还处于空白。作者于2008年3月至9月中旬在野外对大白蚁亚科分飞活动进行观察,寻找云南地区白蚁分飞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中国对白蚁和蚁巢伞关系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仅限于菌圃的描述及子实体产生阶段,零星记录了一些白蚁共生的蚁巢伞,所以作者在进行分飞观察的同时,采集一些白蚁和蚁巢伞子实体,试图从宏观上探索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 1研究地点和方法 1.1研究时间与地点 研究地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牛孔乡,绿春县属中山峡谷地貌,均为山地。海拔高低悬殊,最高海拔2 252 m,最低海拔920 m。由于地处低纬度山地,气候明显受地形影响,其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1℃,年最低气温-O.8℃,年最高气温36℃,年降雨量1 687 mm。本试验研究地点海拔为1 500~1 860 m,分飞观察和白蚁、蚁巢伞的采集于2008年4月初至9月中旬完成 1.2研究方法 1.2.1分飞观察 白蚁分飞时,观察白蚁的行为和分飞孔的形状,记录分飞时的温度、湿度,测量分飞孔大小、白蚁扩散的范围,同时计数分飞孔附近的白蚁数目 1.2.2配对饲养 于分飞口附近采集有翅成虫,将采集的有翅成虫置于大盆中配对。配对的成虫放入装有土壤的培养皿中于室温中饲养,培养皿底径为11 cm,饲养期间温度为18~25℃,湿度为39%~89% 1.2.3白蚁和蚁巢伞关系 采集蚁巢伞时,同时采集与其共生的白蚁,写好标签,带回实验室鉴定。鉴定白蚁参考《中国动物志》,鉴定蚁巢菌依据《中国蚁巢伞属系统学研究》 2结果 2.1分飞 2.1.1分飞活动 观察了大白蚁亚科土白蚁属海南土白蚁、环角土白蚁0.annulicomis、犁头土白蚁0.pyriceps和黑翅土白蚁16个巢的分飞情况。从表l可以看出,土白蚁分飞日期从5月中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