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百岁健康村建设中崛起
在百岁健康村建设中崛起11月25日,在湖南省涟源市自我保健工作表彰大会上,当市委领导授予石马山镇乌鸡坝村“百岁健康村”先进单位奖牌时,全场掌声雷动。村支书张补清手捧金灿灿的奖牌,激动得热泪盈眶,感慨万千。是啊,正是百岁健康村的建设,使该村一步一步崛起
筑起了老人长寿安康的幸福塔
乌鸡坝村地处涟源城区的东大门,蜿延如带的涟水自西向东静静流过,雄伟壮观的雷锋山脉宛如绿色长城任其依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全村有耕地213亩,山林450亩,13个村民组、410户农户,总人口1608人,60岁以上老人216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13.4%。2005年石马山镇老科协成立,该村已有5个会员,成立了老科协小组。2008年根据省、市老科协有关文件精神,该村成为了涟源市老科协和石马山镇老科协创建百岁健康村的试点,成立了由村支两委参加的创建领导小组,制订了健康老人和百岁健康村标准,并用不锈钢制作了标准牌挂立在村口、交叉路口,白底红字醒目耀眼。由村自我保健小组发出创建百岁健康村的倡议书,村里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棋牌、健身器材齐全,并根据人口居住密度设立了两个舞场。该村坚持每年组织60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村里负责征订省《中老年自我保健》期刊40份,市编自我保健资料40份,按有阅读能力的老同志每3人1份传阅,再为阅读能力低的同志宣讲,利用墙报、黑板报摘登保健知识,编印《自我保健知识问答》,发至全体村民。坚持每月20日组织村民搭车前往市区参加市老科协自我保健科普知识讲座,全年10期,参加听课的达300多人次。村里每年举办自然疗法培训班一期,聘请理疗专家讲课。今年5月,请市老科协讲师成冰梅讲授“312经络锻炼法”,87人参加听课,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45岁,组长刘田清、易桂英按老师指点穴位,当场操作表演。学习班结业后,他俩带着手法较熟练的7人,深入到家家户户传授“312经络锻炼法”,使全村群众自我保健知识的知晓、健康行为的形成、中老年疾病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全村60岁~69岁的128人,除1人瘫痪卧床、1人患痴呆症外,健康人数占98.4%;70~79岁的61人,健康人数57人,占93.1%;80~89岁的24人,健康人数100%;90岁以上有3人,梁学时98岁,廖娥秀92岁,攀端秀94岁,这三位老人都生活自理自如,健康有佳。70岁的廖灿格老人,通过学习保健科普知识,身体更加健康,今年下田种植5亩杂交水稻,亩产达1460斤,年出栏牲猪6头,年创收3万多元。年逾古稀的梁保生、陈文化夫妇通过学刊用刊,学练自然疗法,改善饮食,坚持天天跳舞等锻炼,治好了偏头痛,控制了糖尿病,今年减少医药费1.1万元。87岁的蒋作初老人说:“贵州农民编了《十谢共产党》,我看千谢万谢都不为过,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建设百岁健康村,为我们晚年建起健康、安宁、有质量、有尊严的幸福塔,我们人人争取活到100岁,享受共产党给我们的幸福美满生活。”
乌鸡复活了
在涟水河路经乌鸡村的右侧,有一只高3.5米、占地4平方米的石乌鸡,头部朝西,尾部向东。相传在民国20年(1937年),新化县部分地方出现虫灾减产,当地农民误怪乌鸡头部向新化,吃掉了新化的谷,尾部的肥水流入湘乡,因此湘乡稻田丰收。有一天晚上,新化有人便跋山涉水偷偷地把乌鸡的头部打掉……从此,当地群众,每到初一、十五前往石乌鸡前烧香叩头,以求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上世纪90年代,市老科协把乌鸡坝村列入“三农”服务科普基地,培养该村为养鸡专业村,每年出笼乌骨鸡、三黄鸡达25万只以上。在创建百岁健康村的过程中,高级农艺师、村老科协会长吴应芝带领科技人员办班培训科学技术,上门下田现场指导,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一是帮助调整产业结构,指导农民谢吾香等6户各引进黄、黑、麻、白四种不同颜色的种兔20只,进行全面提纯复壮和远缘杂交,提高了兔的产量和质量
二是帮助农民拓展特种养殖业,培植鹌鹑、草鹅、龙虾、走山鸡、乌骨鸡养殖专业户。如殷金先,前几年在吴应芝的指导下,在葡萄架下养乌骨鸡、金珠鸡,年获利30多万元。他以此为本钱,父子俩在深圳办起了羊毛地毯厂,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的企业家
三是帮助养猪专业户,实行新法养猪。如廖正利,以“四自”新法养猪,自己防疫、自己治疗、自己种青料、自己定点繁殖小猪,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牲猪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近四年来,每年出栏800~1200头牲猪,年创利近20万元。目前,全村养殖大户120户,年养殖纯收入在560万元以上,全村年人平养殖纯收入达3500元,占全年人平纯收入的51%。近年来,全村建新房64栋,新买汽车26台(其中小轿车14辆)、摩托车280辆、彩电245部、手机1000多个。群众高兴地说:搭帮建设百岁健康村,我们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