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制模式下英语教学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班制模式下英语教学思考

大班制模式下英语教学思考摘要:大班制已经成为我院英语授课的普遍模式,作者总结了近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讨如何在这种客观环境下,因地制宜,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大班制;英语教学策略;合作学习 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我院的英语授课采用大班制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活动在语言教学中十分重要,它对提高语言技能,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大班授课的过程中,由于人数众多,教学过程大多成为了教师说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模式,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大部份学生只能是被动地输入,而不能主动地输出。传统的授课模式已不能适应大班制的教学需求,如果不进行改革,势必影响到授课质量 一、大班制模式的问题所在 刚接触大班制模式时,由于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个体关注度少,互动性受时间限制等等原因,使得部份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本人颇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经过反思与总结近几年来的教学过程,本人认为大班制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人数众多,课堂秩序较混乱,点名难,旷课、迟到等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人数众多,教师与个体接触的概率降低,无法充分了解学生,师生距离扩大。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注意到我,偶尔的旷课、迟到老师无法对号入座,存在侥幸心理。教师必须分散部份精力和时间用于维护课堂秩序,使得课堂质量下降,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疲惫感 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操练的机会减少,师生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 大班制模式下的课堂交际活动很难展开,教师每次只能针对部份学生进行双向互动,其余的学生往往会因为事不关己而开小差、聊天、发呆等。这样的互动既体现不出其有效性,甚至可能因为其余学生的聊天或其他行为导致课堂纪律的失控。如何设计真正有意义的师生间的互动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英语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3.学生在班上不受关注,没有存在感,参与度低 个体学生单独参与课堂的几率随着人数的上升越来越低,部份学生一个学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锻炼和练习的机会屈指可数,因此学生参与度低,课前少预习、课后少复习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就本院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制的授课模式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如何充分地利用客观环境,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大班模式下也能展现出最佳状态,进行有效的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1.明确教学目的,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开展教学的首要原则。如果不能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授课模式,那么由于人数众多而得不到教师关注的部份学生,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终放弃这门课。英语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不是通过教师口述学生就能够掌握的,它必须通过大量、反复地实践和操练。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传授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方式。讲授比讨论传播信息快,在传授知识上胜过讨论的方式。如果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长期记忆,及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讨论的方式优于讲授,因为讨论对学生的概念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上,比讲座更有效。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于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专业应用需求,预测他们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指导,有针对性的做到因为学生程度不同备课有深浅,要求有高低,讲授有难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感、参与感、成就感、归属感,帮助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的讨论与课堂活动 教师普遍担心在大班中组织学生讨论和开展课堂活动时,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认为分组讨论会影响教学进度与质量,进而放弃这一教学方法。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构建语言学习的双向互动实践环境。在进行分组时,需注意将水平不等的学生进行平均分布,同时也要考虑到性格差异、男女生比例等因素,适量搭配,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差距不会过大;同时注意每个组别的成员不能过多,这样才能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参与讨论,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例如《新世纪高职英语》第四单元,在教授《Whos Afraid of Maths Anyway》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要求每个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