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界定与特征
第一讲 民俗的定义及特征;一、民俗的定义;中国的“民俗学”
“民俗”一词在中国古代早已出现,其意相当于风土人情、民情民风。如《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韩非子·解老》:“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民俗学从五四时期开始。“民俗学”引自日本。最早见于1913年12月《绍兴教育会刊》第4号上刊登的周作人先生的文章《儿歌之研究》。(1890年,坪井正五郎提出folklore=民俗学,同时有学者译作“俚谚学”、“俗说学”;1910年,柳田国男使用“民俗学”)
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日刊》第61号刊登了刘半农拟定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和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名义发布的《校长启事》两个文告,标志着中国民俗学的正式开始。 ;2、民俗之界定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族群中俗民所创造、享用、传承的,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但又是现实的,活在我们生活中间的、日常性的文化现象。表现为日常的、不经意的生活的技艺、习惯、生存经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第一,这些事象是经过一定时间传承的。有的非常古老(如,也有的并不那么悠久,但都已沉淀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第二,这些事象是模式化的,它们的形式、它们的结构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被人们完整地在生活中重复;
第二,它们在社区生活中,在特定的群体中是普遍的,也就是说,它们在群体中是共知共识的,共同遵循的。民俗是我们生活的方式和样式,;二、民俗的特征;倒药渣
孙思邈为虎治病
叶天师治病
手指叩桌
乾隆下江南
;(2)民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潜规则
这种“潜规则”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多的。比如,现代人谈恋爱。在自由恋爱的今天,仍有许多中国自古以来的婚俗理念制约着年轻人。如:
“门当户对”与高学历知识女性的择偶困难
上海的“毛脚女婿”
;总而言之,民俗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风俗习惯,民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样式,这种样式不一定用文字明确规定,但是它却以某种生活的范式,用一种行为模式,甚至心理上的一种思考的方式再表现出来。在我们的言行和生活当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这其实就是民俗。
;2、程式化的规矩
民俗是不成文的规矩,并不是说它就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相反,它作为一种规矩,自身的表现总是程式化的。
形态动作的行为模式化
具有相对稳定的套路程式
具有一定质的规范性
;(1)形态动作的行为模式化
民俗规矩在实施过程中,是以一种固有的行为模式出现的。
所谓行为模式,即行为方式的模式化。这种行为方式具有重复性、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如各色招幌:;(2)具有相对稳定的套路程式
民俗的展现都有一定的程序与套式,不能颠倒次序。如:
民间的“五方叫魂”仪式
旧时婚礼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
传统过节的程序
庙会、祭祀的仪式
;(3)一定的质的规定性
民俗行为模式程式化的另一特点,即是它的程式中包含着特定的内涵意蕴。也就是说,一招一式代表着某种意味,这都是众人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如:
西南一些已婚苗族妇女在传统歌会上,跟未婚的少女一样,可以与青年男子一起唱情歌,以歌“谈情说爱”;而对方可以通过妇女悬挂在腰间的钥匙来区分是否已婚。
婚俗中的麻袋、茶叶、枣子、花生等。
同一个民俗思想在一些小的地方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的质的规定性还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圆子总是圆的。 ;3、群体化的规矩
民俗是一定范围群体共同遵守的规矩,群体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一个民族,小至范围很窄的区域,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的特点。
筷子的使用(中国、日本)
群体是一个动态、多层次的概念;民俗可以被理解为:民众生活群体之间的不成文法的,程式化的规范或规矩。它是有规范性质的、流行的、群体性的,是在人们不经意的生活场景、生活用具、生活方式、观念中间流行的或发生的。
民俗就发生在我们身上,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民俗与我们每个人,以及民俗与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资监管数智化洞察与实践白皮书.pdf VIP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学课件.pptx VIP
- 工程造价审计投标审计服务财务决算审计服务方案.docx VIP
- (高清版)G-B∕T 18921-201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pdf VIP
-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体系.docx VIP
- day2-专场_3老师粉末涂料pci final.pdf VIP
- 强我国防勿忘国耻课件.pptx VIP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pdf VIP
- 应征入伍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申请表1(样表).docx
- day1-水性专场_4欧宝迪先生alberdingk wb resin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industry coatings.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