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7刑诉第2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素材.ppt

20160907刑诉第2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素材.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一审普通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1.强化了庭前审查的实体性 2.建立了审前会议制度 3.规定法院判决应当对赃款赃物的处理作出规定 4.对中止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5.延长了一审程序的诉讼期限 * 七、简易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1.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2.明确规定了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 3.改革了简易程序的审判组织 4.规定法院应当确认被告人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5.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护 6.延长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期限 * 八、二审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1.强化了二审程序的开庭审理 2.限制了检察院二审阅卷的期限 3.对二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次数限定为一次 4.延长了二审的审理期限 * 九、死刑复核程序的修改与完善 1.对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的处理方式作出了规定 2.强化了死刑复核程序的言词性和对抗性 *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与辩论式诉讼相适应) 自由心证:是指在审理案件中,对于一切证据的证明力及其运用,法律预先不作规定,完全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知、经验作出判断。 注意:自由心证制度主要是针对如何评价证据之证明价值 (即证明力)的,无证据能力(即证据资格)的证据,法 官根本不得作为裁判的基础,更谈不上证明力大小。 * 自由心证的要义是: 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包括陪审员自由判断,法律不做预先规定。不仅一个个孤立的证据能够证明何种事实及证明程度如何由法官自由判断,而且所有证据综合起来能否证明起诉的犯罪事实,也由法官自由判断。在相互矛盾的证据中,确定何者更为可信,同样委诸法官自由判断。 法官或陪审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所形成的内心信念称作“心证”,“心证”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叫作“确信”。法官或陪审员只根据自己的内心确信来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 * 对自由心证的限制 内心确信必须是从本案的情况中得出结论 必须是基于一切情况的酌量判断 所考察的情况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它们的全部总和 法官必须在证据调查和辩论的基础上,按照经验法则和逻辑要求合理的进行判断 心证应当公开 * 4、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 主要是由通过判例所形成的一系列证据规则所构成: 诱导性询问规则(对证人直接询问时,不得提出诱导性问题) 意见证据规则(证人作证只能陈述自己体验的过去的事实) 证据的相关性规则(只有与本案有关的事实材料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最佳证据规则(原始证据) 传闻证据规则(排除传闻证据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根据) 自白和沉默权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公元前2600年至1840年)的刑事诉讼法制 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舜时的《舜典》: 皋陶为刑官 肉刑 流放 鞭刑 杖刑 赎罪 獬豸xie zhi/又称解廌 * 皋陶,【音】gáo yáo。 舜帝执政时国家的司法官。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和“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皋陶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皋陶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尚书.大禹谟》中记载了皋陶提出的一些司法原则,如“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过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无辜,宁失不经”。 * 西周时期的《吕刑》、《周礼》: 两造俱备,师听五辞 察辞于差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 无简不听 惟察惟法 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3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仲春之月,勿肆掠 * 战国时期李锂的《法经》: 盗法 贼法 囚法 捕法 杂法 具法 * 秦《秦律》: 师承《法经》 关于起诉、庭审、上诉、再审、现场勘验、证据收集等方面的规定已相当严密 规定拷讯 * 汉《九章律》 捕 告劾 断狱 * 三国《魏律》: 告劾 系讯 断狱 囚律 捕律 八议 * 隋《开皇律》: 五刑:笞、杖、徒、流、死 规定“十恶”不赦(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 名例 斗讼 断狱 * 唐代的《永徽律》、《唐律疏议》: 斗讼 捕亡 断狱 杖刑不得超过3次,每次隔20天,总数不得超过200杖 * 宋代: 《宋刑统》沿袭唐律 南宋孝宗颁发《检验格目》 宁宗颁发《检验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