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竹林寺 藏在深山人未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原竹林寺 藏在深山人未识

阳原竹林寺 藏在深山人未识阳原,张家口中西部一个丘陵地貌县。在它与晋北交界的山野之中,深藏着众多的古堡、古寺和古人类活动遗址。泥河湾、开阳堡、竹林寺……亮出任何一处都足以惊世。然而,阳原如同一位饱经沧桑又寡言少语淡薄名利的隐者,只有当他确认了来访者的虔诚和尊重之后,才会向你娓娓道来他不凡的往事。 从阳原县城出发,驱车一小时、行进约四十多公里就到达了距明代古刹竹林寺最近的水峪口村。竹林寺曾以建筑、壁画和铜佛号称三绝,名倾一方,香客如云。因远离城镇和要道,几百年来幸免于兵燹战火,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却毁于一旦。“文革”期间寺倾僧散,香火断绝,荒草没径,渐被人遗忘于野,甚至在阳原县城也鲜有人知。知情人推荐我们去找村支书刘生雨,说他可称为竹林寺的“百科全书” 水峪口村坐落于山脚之下,民舍多为石块和土坯所建。因毗邻山西大同,地貌和民居兼有太行山区和黄土高原的特色。不少屋顶上堆放着玉米,窗前悬挂着红辣椒,不时见到在“柴扉”之前停放着崭新的轻骑,能看出村民的生活大多温饱有余。支书老刘年近六旬,身体硬朗,热情又健谈。他帮我们背上最重的摄像机,踏着河滩乱石向慕名已久的竹林寺进发。从村口到竹林寺无路可达,只能沿河道蜿蜒上行 虽然地处西北高寒干旱地区,但水峪口村毗邻的青元山却山泉涌动,水质清纯,四时不竭,泉水汇聚成溪,注入下游的桑干河。当日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河面坚冰之下,仍可清楚地看到水在冰面下汩汩流动。泉水从岩壁间的石缝石洞中渗流而出,遇冷结冰,挂于川前,晶莹剔透的冰瀑,煞是壮观。忽听有鸟鸣于山野,循声望去却看到了山顶建于明代的峰燧。这使人蓦然想起在宋辽之争、明清之战时代,这里是狼烟四起的塞北边关。阳原县位于重镇张家口和大同之间,这一带是攻防双方的战略要地。更早可追述到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受命北上,长驱两千里,大破匈奴于狼居胥山,就是从阳原(古称代郡)集结出发的 行走约一个半小时后开始登山,通往寺庙的路径已没于荒草,踪迹全无,只能沿崎岖的山脊努力攀登。半个小时之后,竹林寺出现在数百米外的山峰之上。断壁残垣在群峰环绕和残雪的衬托之中,在冬日金黄色的阳光辉映之下,顿显历史的沧桑、厚重和肃穆,使人止步仰视,肃然起敬,那种残旧和凝重的美使每个人的心都在颤抖 据《阳原县志》载,青元山“地当观山之背,千峰环向,若揖若拱。南望到刺代国,连山隐隐,桑干壶流,细才盈带。”此山的高、雄、峻、形已见一斑。相传老子曾骑青牛巡游至此,故称青元山。当地人多称其为五岳莲山,也是因山势之故。此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组成,四周山峰如莲瓣,中峰如蕊,山似莲花,竹林寺就建在莲花之中,形成了“莲座中心,万山朝圣”、“千峰环向,若揖若拱”之势。寺东山下有峪水自北向东南峪口流去,这正符合了道教选址所推崇的“四灵兽”、“天门”、“地户”等名山形胜格局的要求了。的确,登上竹林寺后会立刻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离俗世远,离天界近的感觉 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踏着残砖碎瓦走进山门,只见古碑横卧,石雕散落,庙宇之中,神像不存,连石雕的莲花台座亦被砸碎,真是个“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片萧瑟。动身之前查阅过资料并访问过村中老者,知竹林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仿效传说中的天宫,门关九制。在建筑上,巧妙地利用山顶空间依山造屋,构思缜密,布局规整,错落有致。一层为砖石结构,二层为砖木结构(已毁),既坚固又美观。低洼处用砖石券成地下通道,充分利用空间又造成一种神秘感。站在寺南侧的明堂处观看,该寺借山势拔地而起,既像一座围墙高耸戒备森严的城堡,又如一座门关九制的仙界天宫,如遇云遮雾绕,定似蓬莱仙境 僧房寮舍位于主建筑群下方十几米处的山顶平地,与主殿有青砖铺就的阶梯相连,据说当时可供数百人同时就餐。现在只有墙基尚存,仍可看得出其规模。主殿呈长方形,约50 平方米。与山门、前殿、天井构成中轴线。天井虽不大,但却将建筑群自然分割为前后殿和左右配殿,兼有通风和采光的功能。天井小院中立有数块石碑,字迹尚清晰,可以辨认得出“明万历”的字样,主要记载了寺庙初建和修葺的过程。院内一株几十米高的松树高耸入云,使人想起杜甫“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三千尺”的诗句。然而其他古松却没有它这样幸运,只留下砍伐后的树桩,述说着多舛的命运 竹林寺是一座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以道教居多,佛教次之。道教殿堂主要有玉皇阁、西王母殿、三圣母殿、五岳帝君殿、二郎神殿、关圣帝君殿、三官殿、吕祖殿等。佛教殿堂有三世佛殿、释迦佛殿、天王殿、菩萨殿等。儒家殿堂有文昌阁、圣人阁等。在布局上相互交叉,无明显界限,这也是明代寺庙的建筑特点。但因损毁,多只能从遍布四壁和屋顶的壁画内容来辨别殿堂的名称。从一幅关云长斩颜良可知此处为关公殿,四壁皆马匹者则理应是马王殿。从仅存的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