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常规课有效性探究
高中历史常规课有效性探究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名目繁多的教育改革“揭竿而起”,“品种”丰富的教学课堂模式改革也呼声高涨,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甚至无法适从。然作为高中历史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用独立的思想方式来看待人类发展的过程,在吸收的基础上批判地看待历史。如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更多的还是要从常规课做起,让历史课回归其自然本色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常规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n Regular High School History Lessons
FENG Xuan
(Wuxi No.3 High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00)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 reform, a variety of shops and “Catch a Fire”, “species” rich classroom model of teaching reform are growing louder,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 we can not even fit in. However, as a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more independent way of thinking used to look at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bsorption of criticism to deal with history. So, I believ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students, or more general lesson from the start, so that history lesson to return to their natural color.
Key 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regular classes; effectiveness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主体,而如何实现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要想让历史课真正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重点还在于常规历史课堂教学,换句话说,只要能在常规历史课让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方法上进行一定的革新,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自然也不言而喻。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对高中历史课堂常规性教学的有效性作以下分析:
1 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而紧密展开的,并非教师凭主观臆想而随意进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新课改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以花哨的幻灯片放映、小组合作等流于形式的模式,对目标则抛之脑后,抓住一点就弄得漫山遍野,还美其名曰“讨论”,实质是背离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提高效率,还是得注意:
1.1 抓住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无论是导语的设计、还是问题的设置,或者是情境的创设,离开了教学目标,一切都会成为空谈。如《祖国大统一》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3)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
同时设置了重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祖国。(2)难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于是我们设计了四个探究题:①统一之由(港澳台分离的历史)、②统一之策(采取什么方法统一)、③统一之路――港澳回归。④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四个问题都紧紧围绕“统一”这一教学目标展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也更加有效
1.2 了解学生
教学本来就是一种双边活动,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在常规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组织学习的进展,而不能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全面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设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促使他们从底层向高层逐渐发展
2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配合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指导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