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调查报告摘要有关运输署、地政总署及民政事务总
附件三
调查报告摘要
有关运输署、地政总署及民政事务总署
没有妥善处理非法占用政府土地的投诉
投诉
乡村甲的村口土地(「事涉公地」)为政府未批租土地,
多年来一直被非法占用作各种用途 (包括车辆停泊、小贩摆卖、
种植花圃、竖立晒衣架、桩柱等)。投诉人发现运输署于上址进
行改善工程,间接纵容车辆继续违例泊车(「违泊」)。此外,
地政总署是负责管理事涉公地的部门,却一直没有妥善跟进问
题;民政事务总署(「民政总署」)在地区上亦无采取跟进工
作。
本署调查所得
事涉公地
2. 事涉公地由地政总署负责管理,短期内未有订定用途。由
于该地没有被围封,公众人士可自 由进出。行人可经数个出入口
进出公地;公地内的车辆则可经其中一个出入口的石屎斜坡,驶
过行人路通往马路。至于该车辆出入口是何时或由谁建造,则无
记录可寻。违泊问题早于八十年代出现。
背景资料
3. 根据该市镇的发展蓝图,事涉公地被规划为邻舍休憩用
地。一九九一年至九三年间,当时的区域市政局就何时将事涉公
地改建成休憩处的工程(「改建工程」),要求民政总署及地政
总署提供意见。两署遂谘询乡村甲的村民,惟村民强烈反对改建
工程,原因是该村缺乏泊车设施。经磋商后,村民同意改建工
程,但希望当局在该处设置车位供村民使用。
1
4. 一九九三年底,民政总署考虑到当局将于乡村甲附近落实
当区的乡村扩展计划,届时可于附近增设数十个泊车位,故建议
改建工程于有关计划落实后才进行。民政总署建议,若当局认为
须于乡村扩展计划完成前进行改建工程,当局应考虑村民的意
见,除把该地改作休憩处,亦设置车位供村民使用。
5. 其后,政府决定就新界小型屋宇政策进行全面检讨。由于
乡村扩展计划是上述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该政策检讨仍在进
行中(暂时没有完成的时间表),各区的乡村扩展计划须暂缓执
行,改建工程亦因而搁置。因事涉公地被纳入地政总署的土地管
制名单内( 註 一 ) ,短期内未有其他用途,公地上的非法占用情况持
续。
6. 二○ 一○ 年,运输署、地政总署及民政总署分别接获市民
投诉事涉公地被非法占用作各种用途。
部门的回应:地政总署
7. 事涉公地的违泊及小贩摊档问题属流动性质。该署若引用
《土地(杂项条文)条例》(「《土地条例》」)执法,须给予
占用人不少于 24 小时的法定通知,在限期届满后而有关车辆或
摊档仍停留原地未动,当区地政处方可执法。因此,地政总署认
为,引用此条例采取管制行动,非有效处理这类个案的方法,故
该署将流动小贩及违泊问题分别转介至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
署」)及警务处。另外,基于公众安全理由及该公地的历史背
景,地政总署亦就违泊问题谘询民政总署及运输署。经考虑两署
的意见后,地政总署决定维持现状。
8. 至于竖立铁柱等行为,当区地政处初时将个案界定为「中
等」优次类别,轮候处理。其后,地政总署相继接获市民、传媒
及本署转介的投诉,考虑到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于二○ 一二年初
( 註 一 ) 针对该公地被晒晾衣物架、花盆、筑墙、铁柱等占用。
2
将个案提升至「高等」优次类别,并于现场张贴告示,勒令占用
( 註 二 )
公地者于限期届满前移除有关铁柱 。
部门的回应:运输署
9. 运输署知悉,事涉公地的违泊情况已持续多年。但该署在
此个案中的着眼点,是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违泊事宜应与保
障道路安全事宜分开处理。
10. 因应市民对汽车出入口安全的关注,运输署于二○ 一○ 年
中进行检讨后,认为该出入口与一般行人路上的汽车出入口类
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