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教来兴味长 这般学来好轻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此教来兴味长 这般学来好轻松.doc

如此教来兴味长 这般学来好轻松   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借导激趣      一个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导语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提起来了,上起课来就应用自如了。如我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就采用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大都在日常平凡细微的小事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因此,很多人对父母寄予的关心早已“习惯成自然”,甚至熟视无睹。同学们在写到父母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罗列很多材料,外加许多赞语,人物却依然不能感人,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来解开这个谜底吧!      二、借乐激趣      洛克曾说:“把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如我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8226;秋思》一文时,课前我就让学生去翻阅唐诗宋词元曲,找出那些精彩的写愁的句子记在心中或者笔记本上,课堂上让他们以“接力赛”的形式背出或读出这些句子来。于是本来十分抽象的“愁”在同学们心中、眼中就变得有长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动)、有数量(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了。这时,再让他们化用这些名句或创新一句话来抒写自己心中曾有过的愁情,学生就会有愁可写了,也一吐为快了。      三、借情激趣      课文并不是方块字的堆砌,它是有思想内容的。如果老师能从情字入手,发掘教材中的动情之处,把学生引入情景,去体会情节,明白情理,开拓情怀,陶冶情操,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如我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时,阅读课文之前,先以称赞的口吻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的才华、诗稿等,并指出其属才女之列。然后又介绍了李清照的婚姻门当户对,志趣相投,夫妻恩爱,后人常常如此来总结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生活。这对知识分子夫妻,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情感佳话,似乎除了赵明诚的早逝给这段婚姻蒙上悲情外,已近乎完美。其实李清照也曾遭遇婚姻危机,此时,学生早已对李清照既崇敬又同情。我看时机到了,便一声令下:如果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她的话,那就读一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吧。学生兴趣高涨,十分专注地读了起来,并钻研起文中的字词来了,想把李清照真正读懂,并能真正地理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深刻含义。      四、借疑激趣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上进。”就学生学习过程而言,其实质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能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同样难能可贵。语文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勤思、善思,从而训练他们思维的深度广度。如我在教学孙犁的《芦花荡》时,有学生就对“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一段中的“奔”和“飘”字提出了质疑。问“奔”与“飘”字调换位置是否更加贴切?面对学生的质疑,我就带领学生以掌声和微笑认可他的质疑,然后告诉他一开始小船出去是空的,“飘”字正好表现小船的轻盈、快捷;而后来小船装满了柴米油盐,负重的小船还要躲过敌人的严密监视,只有“奔”字才能表现出当时的紧张、危急的情形。然后我就以这个为示范,让学生继续读课文,提出恰当的问题来,于是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提出质疑,课堂也活跃起来了。这样采取质疑法既锻炼了学生的缜密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细心的品质,还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