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活泉之水,铸经典之魂.doc
引活泉之水,铸经典之魂
诗的语言富于音乐美,一是押韵,给人以旋律感;二是有平仄,给人以节奏感。诗不仅是欣赏的艺术,更是听的艺术。如果只用眼睛看诗,这种音乐美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在反复吟咏中才会表现出韵味,才会把诗的意境呈现在脑子里。这是小学生欣赏古诗重要的一环。
所谓品味朗读,反复吟咏,实际上是眼口耳脑协同进行的活动,绝不仅仅是“口”的活动。朗读是“口诵心到”,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丰富的情感活动。所以,必须做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这样的朗读,才能通过声音再现画面,进入意境,领会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声情并茂,注意停顿、重音以及速度,读懂诗句,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情调。引导学生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联想,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选入教材的唐宋古诗,多为四言律诗。这些古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学生品味朗读的好材料。如孟浩然的《春晓》,是写春晨初醒所闻所感的抒情小诗。全诗抓住风声、雨声和鸟鸣声,构成一曲优美动人的乐章,诗本身就含有非发出声音不可的特点,因而为了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去品味诗的意境,就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我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如下
一、注意节奏,读出重音
该诗为:春眠‖不觉?蛳?,处处‖闻啼?W鸟。夜来‖风雨?蛏?,花落‖知?蚨喋W少。(‖表示停顿较长,?虮硎就6俳隙蹋??W表示停顿短暂,加黑表示重音。)重音的确定要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感情,往往是点睛之笔要读地重些,比如诗中的“不”,写出了春夜贪睡的情景;“闻”,表现了春鸟争鸣、一派生机的动人情景;“落”,写出对春雨中花儿的挂念,抒发了惜春之情。课堂上我先给学生范读,再找几个优秀的学生台前表演朗读,他们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感染了大家,让大家跟着模仿学习。
二、积极思维,浮现画面
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脑里浮现出百鸟争鸣、风雨落花的画面。同时也浮现出诗中的人物:他沉睡于香甜的梦中,在朦胧中隐约听到阵阵鸟鸣,睁眼一看才发现天已大亮。猛然想起昨夜听到的风雨声,又马上想到窗外的花儿,不知被风雨打落多少呢?这样顺着诗的画面及人物的心态,展开想象和联想,便能受到感染,逐渐进入意境。
三、投入感情,调整语速语调
诗的前两句传达了诗人的愉快之情,可以读得稍快一些,语调高昂一些。这样就传达出了诗中人物的喜悦。后两句是对落花的回忆感慨,语速要慢些,语调低缓深沉,这样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沉思及惋惜之情。我想这样指导学生品味朗读,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百鸟争鸣、落花遍地的情景,体会到诗人浓浓的爱春惜春之情。
再比如四年级《小儿垂钓》一课,这首小诗描绘了“小儿垂钓”时生动有趣的画面,诗意浅显易懂,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画面理解即可,重点是指导学生的朗读。我指导学生用“四步读书法”学习古诗,教学生品味朗读,感悟诗的情趣。
第一步:初读感知。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然后读出节奏和停顿,这是品味古诗的前提。蓬头‖稚子?蜓Т孤冢?侧坐‖莓苔?虿萦成怼B啡恕?借问?蛞U惺郑?怕得‖鱼惊?虿挥θ恕F浯问窍付撂饺ぁH醚?生借助注释和插图来说说诗句意思。学生大都能够说出大体诗意,初步感知诗中的趣味之处。第二步:品读悟趣。我对学生说:“诗读正确了,诗意也理解了,你有没有发现诗中的童趣呢?”于是我让学生找出诗中能体现童趣的词语,好好体会,小组交流。学生兴趣浓厚,他们找出了“蓬头”、“侧坐”、“草映身”、“遥招手”、“不应人”等词语,和我预先设计的词语基本一样。对于“遥招手”一词的理解,学生有两种说法。一是小儿远远向路人摆手让路人走开,一是小儿招手让路人到跟前悄悄告诉他。第三步:合作探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表演来理解“招手”的深层含义。学生兴致高涨,氛围热烈。第四步:美读诵趣,这是品读的升华。我说:“这么优美的画面,多么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用吟诵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吧!”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背诵古诗。这样朗读品味达到了预期效果。
总之,古诗的教学不必追求过细的分析,也不必过于追求深度。重在感悟,重在品味,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帮助学生品味出诗意,品味出意境。这对于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的古典文化,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虎腰小学)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