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子模型
执教教师:上海市闵行区诸翟学校 乔利亚
点评人: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戴金平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教学对象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诸翟学校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学习水平处于区中等偏上水平。通过六、七年级《科学》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初中物理基础型课程部分一级主题共有四个:物质、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和能量。“原子模型”是一级主题物质所属三个二级主题密度、分子原子和宇宙中的一个。在教材中隶属于初中物理 “从原子到星系”这一章的第一节内容,这一章包含了物质主题的两个二级主题,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结构。虽然,这一部分内容不多,但却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物理学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初中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限制,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原子结构和太阳系,认识物质的基本结构,感悟科学的物质观和宇宙观。
“原子”这个词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比较熟悉,而“原子”这个物理学的概念与七年级《科学》课中“粒子”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学生认识比较模糊,容易混淆。因此,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首先回顾《科学》课中“粒子”的概念,弄清“粒子”概念的内涵,然后来学习“原子”这个物理学的概念,从而较好地认识微观的物质结构。“粒子”和“原子结构”均是通过模型来理解的,而模型是事物实际情况在人脑中的想象图,从了解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测和推理,建立微观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为学生打开一扇微观世界的大门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原子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三种模型。
⑵了解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⑵在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通过运用猜测、思考和推理的方法,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实际生活体验出发,来认识“原子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感悟科学的物质观。
⑵通过介绍科学家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突出了人类探索物质构成奥秘艰难曲折的历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⑶通过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体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从而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
这节课以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展开教学,以学生的探究活动、猜测和推理来判断物质结构为突破点,来体验“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了解看不见的“原子结构”。通过介绍科学家建立“原子模型”的过程,突出了人类探索物质构成奥秘艰难曲折的历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形态“原子模型”的概念,感悟科学的物质观。对原子结构不做过深的要求。由于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内容较少,故可以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精神,因此本节课力图将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做”、“想”、“讲”有机统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丰富资料、图片等,变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对原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无法想象出来,通过两个自主的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思考并讨论、猜测、推理和想象粒子的模型,建立粒子模型的概念。阅读《J·道尔顿的观点》一文,了解在认识“粒子”概念的基础上J·道尔顿原子观点的形成。通过两个分梯度的“黑盒子”实验模拟科学家发现原子结构的历程,认识到物理学家是根据实验和猜测来推断和想象原子内部的情况,并且经过不断的发现和发展逐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建立了“原子模型”。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和阅读,对原子结构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以多媒体动画模拟原子结构的发现过程,为学生呈现形象的原子模型,把原子内部结构情况在人脑中的抽象的想象图转化为形象的模型,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教学内容需1课时。
教学流程图
五、学习资料和器材准备
资料:多媒体动画课件。
器材:多媒体计算机一套,两种黑盒子若干,锥子若干。
六、案例实录
教 学 过 程 点 评 活动一
师:为了理解组成物质最小部分是什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拿一块塑料泡末,先将其分成一半,然后再一分为二分成四部分,再撕成八部分,一直进行下去,你能分成多少部分?你认为分到最小的是什么?请将观察结果写在学习活动卡上。
生:分到最小的是小球,小到几乎看不见了。
师:如果还要你分下去,你采取什么办法?
生:只能在显微镜下分。
师:在显微镜下分到最小也分不下去时,你猜想分到最小是什么?
生:是粒子。
生:是分子……
生:是原子……
师:那么,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原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