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导案汇编

《赤壁赋》导案 【学习目标】 1、 2、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 3、学习赋主客问答这一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 4、结合作者处境,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 2、学习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2、结合作者处境,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学习课时】5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⑴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①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②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③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这段时期,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一词二赋。? 【注】在新旧两派的激烈斗争中,苏轼因反对主张变革的王安石一派,元丰二年(1079),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乌台”,即御史府,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苏轼差点儿被杀头。? 、“赋”文体 ⑴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⑵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⑶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 ?小赋:以抒情为主;? ?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1、? 壬戌(rén?xū) 属(zhǔ)客? 窈窕(yǎo?tiǎo)斗(dǒu)牛?桂棹(zhào)?(sù)流光和(hè)之?袅袅(niǎo)嫠(lí)妇愀(qiǎo)然?相缪(liáo)?舳舻(zhú?lú) 酾(shī)酒?横槊(shuò) 江渚(zhǔ)?扁(piān)舟? 匏(páo)蜉蝣(fú?yóu)?枕藉(jiè)冯(píng)虚御风?无尽藏(zàng)也 2、诵读方法指导⑴读出节奏⑵读气势⑶读出情感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合作探究· 1、请学生朗读,根据译文,了解主要内容。 2、疏通文意,学习字词句知识。 ⑴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⑵词类活用 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一样) ⑶一词多义 ①之 a壬戌之秋(结构助词,的) b诵明月之诗(代词,这) c月出于东山之上(结构助词,的或不译。) d纵一苇之所如(助词,用于所字前,一般不译。) e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于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b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c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③而 a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b羽化而登仙(连词,表承接) ④如??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动像。)?? 纵一苇之所如。(动往,到。、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⑵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飘荡。景色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 5、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本段的感情色彩什么为主? 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的夜景,使作者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 ⑵本段的感情色彩以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