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pdf
牡会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 2oo6 ·6
So~iety
再组织 第26卷
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
熊易寒
摘 要 :笔者通过对杨伯寿工作室的第一手实地观察,结合其他文献资料 ,认
为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人 民调解社会化实质上是对人 民调解 的再组织 专
业化 的调解工作室成为 “准科层结构”中的一环 ,同时被 “焊接”到既有的调解
网络当中,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与国家 的组织网络相联结,在盘活 国家治理
资源 的同时,提高了人民调解的效能。然而,在工作室作用 日益突出的同时,
居委会调解的作用却在逐渐边缘化。 “社会化”与其说是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
权力转移 ,毋宁说是 国家重点支持对象的改变。
关键词 :人 民调解 社会化 再组织 人民调解工作室
迄今为止 ,学术界对于人民调解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取 向:一
是程序法学的路径,将调解视为一种与法制相对的解纷机制,侧重于分
析调解与诉讼 /审判之间的关系(王建勋 ,1997;何兵 ,2002韩波,2002
张卫平 ,2002范愉 ,2004);二是法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的路径,将人 民
调解作为观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视角 。从历史来看 ,人民调解本
身是革命政权对传统的民间调解进行改造的产物 (陆思礼 ,2001;强世
功 ,2003);就现实而言,人民调解处在 由国家和社会构成两极的场域 当
中,既不完全依附于国家政权,也不纯然是 民间 自组织力量 ,而是力图
在二者之问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因此人 民调解可以作为考察 国家与
社会关系的一个有效变量 (彭勃 ,2003)。或许还有一条调和两端的 “中
间道路”,既承认调解与法制的程序性差异 ,也关注调解背后的国家与
熊易寒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博士研究生
·本文的前期调研工作是在上海文通大学彭勃副教授的指导下 ,由顾笑萍和笔者JC同
完成 ,庙皇风、陆海生、颜汀伟也参与丁部分凋研,写作过程巾曾得到臧志军教授 、张乐
教授、刘春荣 士、郑K忠博士 、唐皇风博士、易承志、厉莹的指点和帮助 ,特此致谢
同时还要感谢匿名评审人的宗贵意见 文责 白负
· 9S ·
社会 ·2006·6
社会(季卫东,2001;郭丹青,2001),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程序法学对
调解与法制之间对立的夸大,正如季卫东 (2001:74)注意到了 “经由调
解而发展的法律”,以及 “法律帝国”中的 “情理特区”。法社会学 /政治
社会学的视角不太关心人民调解本身,而力图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机
制:人民调解好比是一个舞台,国家、社会、个人各 自粉墨登场,在互动
中既相互适应也彼此改造。这样就避免了就事论事,但同时也存在过
度诠释的风险——我们固然可以从人民调解的场景中看到国家与社会
的 “身影”,但这是否意味着人民调解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国家与社会
在起作用呢?这样会不会导致一种 “还原论”倾向(参见费埃德伯格,
2005:7),把人 民调解所发生的一切简单地归结为国家与社会的 “后
果”,以至于用理论重新 “规划”了事实?
本文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第二种路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更
强调人民调解组织形式的重要性,而它与传统民问调解 的区别就在于,
前者是组织化的,后者依托的是个人。人 民调解 的变迁实际上也表现
为组织的变迁。以组织为中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过度诠释的
问题,因为在当代中国,组织是社会行动者最为仰赖也最为稀缺的政治
资源之一,组织的变迁通常具有 “政治敏感性”,一般都是在 国家推动或
至少默许的情况下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人 民调解组织变迁的
研究要比静态的制度 /程序分析更能逼近问题的实质 。
一 、 人民调解的复兴与新趋势
2O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法制的相对健全和权利观念的勃兴,民
事诉讼越来越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7.2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2023-2024学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美课件(部编版).pptx VIP
- NK260 NK280 NK280B 控制系统指导手册-R1.pdf VIP
- 在线网课学堂《实验室安全密码》单元考核测试答案.docx VIP
- 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NK280B集成数控系统操作手册(适用于维宏3C产品线)-R1.pdf VIP
- 制冷与空调设备作业实际操作考评标准.doc VIP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规范化诊治流程课件.ppt
- 绿色校园小园丁.pptx VIP
- 2024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A类、B类、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岗、省考)5套.pdf VIP
- 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时间管理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