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棣华的中国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柯棣华的中国情.doc

柯棣华的中国情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一行5人受印度国大党主席潘迪特?尼赫鲁的派遣来到中国援助抗日,其中就有柯棣华。柯棣华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担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首任院长,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重任在肩      1940年8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柯棣华大夫决定留在晋察冀边区工作,担任了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1941年1月反“扫荡”结束后,聂荣臻司令员赶来行唐连庄,参加白求恩卫生学校笫一届学员毕业典礼。典礼结束后,聂司令员亲自同柯棣华谈话,请他出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当时医院附属于白求恩卫生学校)笫一任院长,柯棣华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在这一年,柯棣华与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后来生有一子,聂荣臻司令员为他取名“印华”,以纪念中印人民的深厚友谊。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一所享有国际盛誉的医院,印度援华医疗队的队员柯棣华担任这所医院的笫一任院长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柯棣华院长在就职时说:“我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也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我要像他一样献身于你们和我们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反法西斯事业。”他收集起白求恩的全部遗著,还要求江一真校长介绍和白求恩一起工作的感受,他钦佩白求恩的科学态度。他指着白求恩的著作《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对江一真说:“这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啊,好就好在把西方现代医学手段运用到中国的战争实际。”   上任之初,柯棣华就带领大家制定了不少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比如伤病员班排组织、领导干部轮流查房、医生护士每周一次工作汇报制度等。在一次征求意见会上,有一位同志提出在平时就应该组成战地救护医疗组,以便适应战时需要。散会之后,柯棣华立即召集医院领导开会,决定采纳这条意见并立即组织实施,他自己也担任了一个战地救护组的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医院的各项工作迅速改善,来医院参观的一位英国教授感慨地写道:“在如此艰巨的环境中能够创造出第一流的成就,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在柯棣华担任院长的两年多时间里,医院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在技术优势方面,外科能做比较复杂的手术,如胃切除、肠吻合、巨大肿瘤摘除,不仅有战伤外科,还能开展眼科、耳鼻喉科、妇科、牙科等科的手术和治疗;在人才建设方面,有眼科专家张文奇,内科儿科专家陈淇园,消化系专家刘韶九,传染病专家傅莱(奥地利籍),并且培养了一批临床医生骨干;在制度建设方面,除了保持了原模范医院制度之外,增加了教学实习制度、伤病员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民主管理伙食制度、会诊制度、护理制度等。比如,每日交班制度,每日早晨,由值班医生、护士向接班的医生、护士汇报伤病员情况,交代遗留事项,然后安排当天工作。由于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全院人员都养成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医院的医疗、政治、护理、文化、生活等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军区首长的赞扬。      同甘共苦      1942年,敌人对我晋察冀边区实行多次大规模“扫荡”之后,还在根据地周围建立许多据点,碉堡星罗棋布,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原来的根据地变成游击区,铁路两旁变成无人区。大片的土地荒芜,再加上1942年春夏天旱无雨,农民缺粮断炊,军队更是无粮下锅,传染病流行猖獗,医院病人住满,工休人员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作为院长的柯棣华与大家同甘共苦、一同种菜、打柴、背粮,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大家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一次,从冀中平原运来了一批粮食,学校师生到游击区的马庄去背粮,翻山越岭,往返一百多里,还要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白求恩学校的领导不准柯棣华去,没有料到临出发时发现柯棣华早站在队伍里。江一真校长请柯棣华出列,执行命令,他笑嘻嘻地反问道:“我们不是奉命背粮吗?”等到返回驻地时,他不顾自己身体带着病,别出心裁,要和奥地利籍教员傅莱搞“马拉松”竞赛。柯棣华抢先跑起来,这下子运粮队伍活跃了,你追我赶,人人身上像带了风。回到医院之后,江一真校长不客气地批评了他,柯棣华诚恳地解释说:“我愿意和大家一样背背包,吃小米,爬山行军,不愿意有任何特殊,否则,我怎能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个院长不是挂名的?”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作为一名医院的院长,远远不能只是潜心医学和管理。柯院长雷厉风行,说到做到,与大家患难与共,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光荣入党      在中国革命的大熔炉里,柯棣华院长不知疲倦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工作着。他不断探求真理,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而且重视政治学习,积极要求进步,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日益加深。   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布置全区学习中央文件,开展党内整风运动。聂荣臻司令员发表了《全面展开整顿三风的学习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