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节肢动物概要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七 节肢动物概要1

实验七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蝗虫) 系列实验 一、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掌握节肢动物门及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昆虫分类标本的观察,了解各纲的主要特点。认识其他各纲常见种类。 二、内容 1.蝗虫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2.昆虫分类标本的观察,掌握科级或目级分类单元。 3.节肢动物其他各纲代表动物的标本观察。 三.实验步骤 1.外形观察: 对比观察棉蝗雌雄个体的外部形态特征,找出雌雄个体的主要区别。 2.内部解剖: 先进行蝗虫解剖,把外骨骼和内脏分理出来,然后蝗虫的口器、翅膀、附肢以及其他部分按照顺序摆在一张白纸上,最后透明胶布粘贴在白纸上,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1.绘图:蝗虫内部构造解剖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2.了解昆虫口器的类型和结构,对我们防治害虫时选择农药有何意义? 3.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原因。 进化地位 身体异律分节,有带关节的附肢; 具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有几丁质外骨骼; 一些种类对陆地生活高度适应;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生物学特征 在分节的基础上,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 附肢有关节,有的类群具有可以飞翔的翅; 体表具几丁质的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身体结构及形态、呼吸器官及排泄器官多样化,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门。 分布范围:5500m的深海——6000m的高山;有的种类几乎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甚至出现具飞翔能力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真正适应陆生的动物。 已知种类 100万,约占动物种数的84%!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附肢; 2、外骨骼、肌肉; 3、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5、消化与取食; 6、神经系统、感官; 7、生殖、发育 1.1 异律分节 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其中,身体最前一节称为顶节(acron),最末一节称为尾书(telson=pygidium),末端的称肛节(anal segment)。节数因种类而不同,最多可超过200节)。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tagmata)。体节既分化,又组合,从而增强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节肢动物的一些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区,机能分工更明显: 头部 甲壳类、多足类、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 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 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甲壳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形成头胸部; 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1.2、附肢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附肢与体躯之间也有关节——分节的附肢增加了附肢运动的灵活性。 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的体区存在差异,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机能发生了变化——形成口器、触角、各种运动的足、辅助呼吸和生殖的各种形态。 与环节动物不同: 环节动物疣足:是体壁的中空突起,本身及其与躯干部相连处无活动关节,小而运动力不强。 节肢动物附肢:实心,内有发达的肌肉,本身及其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十分灵活而且有力,这种附肢称为节肢。 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2、附肢 节肢可分两种类型,即双枝型(biramous)和单枝型(uniramous)。 双枝型较为原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等)。由原肢(protopodit=sympodit)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endopodit)和外肢(exopodit)三部分构成。 单枝型节肢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例如昆虫的3对步足。 2.外骨骼、肌肉 2.1、外骨骼(exoskeleton)包被节胶动物身体的角质膜(Cuticle),就是外骨骼。其特征是坚硬厚实而发达。 外骨骼分为3层: 2.1.1 上表皮(epicuticle) 0.1-1微米厚; 2.1.2 外表皮(exocuticle) 组成: 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白质; 几丁质本身柔软——糖蛋白经过鞣化——由于酚的存在使分子结构更牢固 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皮变硬——很好的保护作用。 2.1.3 内表皮(endocuticle) 相对较厚; 组成 几丁质+少量蛋白质 柔软富弹性 未经鞣化,很少有钙质沉积 生物色(biochromes)? 表皮层中还有色素及其它代谢产物沉积,呈现出不同颜色 结构色(schemochromes)? 有的种类上表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