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气体通过这些元件时,被分散成为许多小股气流,这些气流在液层中鼓泡,使气液剧烈湍动,形成气液接触界面,促进传质过程的进行。气液接触元件是塔板形式最基本的特征,也往往作为塔板分类的标志。 如图所示为三种最典型的气液接触元件所构成的塔板。 在塔内,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上向下流动,但它在塔板上与气体接触传质时,可采取有溢流和无溢流两种流动方式 如图所示,在有溢流塔板上,液体由上一块塔板的降液管流到下一块塔板的受液区,然后横向流过塔板,与自塔板小孔中上升的气流接触传质后,进入此块塔板的降液管中流往下块塔板。在塔板上,气液呈错流方式接触。这种塔板的效率高,具有一定操作弹性,生产上广为应用。 如图,在无溢流塔板上,气液两相逆向通过塔板上的小孔,气体在塔板上的液层中鼓泡,液体则直接由小孔下落,没有降液管和溢流堰,板上液层高度靠气体托住。塔板上开孔有采用格栅条、大直径筛孔等方式。这种塔板的鼓泡面积所占的比例大,塔板面积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处理能力大,但它的操作弹性较小,生产上采用较少。 操作时,液体横向流过塔板,靠溢流堰保持板上有一定厚度的液层,齿缝浸没于液层之中而形成液封。升气管的顶部应高于泡罩齿缝的上沿,以防止液体从中漏下。上升气体通过齿缝进入液层时,被分散成许多细小的气泡或流股,在板上形成鼓泡层,为气液两相的传热和传质提供大量的界面。 操作时,气体经筛孔分散成小股气流,鼓泡通过液层,气液间密切接触而进行传热和传质。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通过筛孔上升的气流,应能阻止液体经筛孔向下泄漏。 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是在塔板上开有若干个阀孔,每个阀孔装有一个可上下浮动的阀片,阀片本身连有几个阀腿,插入阀孔后将阀腿底脚拨转90°,以限制阀片升起的最大高度,并防止阀片被气体吹走。 上几种塔板,气体是以鼓泡或泡沫状态和液体接触,当气体垂直向上穿过液层时,使分散形成的液滴或泡沫具有一定向上的初速度。若气速过高,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液沫夹带,使塔板效率下降,因而生产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操作时,上升的气流沿舌片喷出,其喷出速度可达20~30m/s。当液体流过每排舌孔时,即被喷出的气流强烈扰动而形成液沫,被斜向喷射到液层上方,喷射的液流冲至降液管上方的塔壁后流入降液管中,流到下一层塔板。 两种计算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及所用关系式都相同,只是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有些不同而已。本章着重讨论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而操作型计算则通过习题加以训练。 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是按给定的生产任务及条件(已知待分离气体的处理量与组成,以及要达到的分离要求),设计出能完成此分离任务所需的吸收塔。 从此处引入吸收塔的传质负荷这一概念。在填料塔内,对气体流量与液体流量一定的稳定的吸收操作,气、液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 在塔的任一截面接触的气、液两相组成是相互制约的; 全塔物料衡算式就代表L、V一定,塔内具有最高气、液浓度的截面“1”(浓端),或具有最低气、液浓度的截面“2”(稀端)的气、液浓度关系。 代表逆流操作时塔内任一截面上的气、液两相组成 Y 和 X 之间的关系 讲解PPT中气液比的变化,使得B点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Y=Y1上变化,L/V的变化 吸收剂用量 L 或液气比 L/V 在吸收塔的设计计算和塔的操作调节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中,气体处理量 V,以及进、出塔组成 Y1、Y2 由设计任务给定,吸收剂入塔组成 X2 则是由工艺条件决定或设计人员选定 不同液气比 L/V 下的操作线图直观反映了这一关系 要达到规定的分离要求,或完成必需的传质负荷量 GA=V(Y1-Y2),L/V 的减小是有限的。 在最小液气比下操作时,在塔的某截面上(塔底或塔内)气、液两相达平衡,传质推动力为零,完成规定传质任务所需的塔高为无穷大。对一定高度的塔而言,在最小液气比下操作则不能达到分离要求。 例如,一般填料最小润湿率为0.08 m3/(m2·h),Φ76 mm以上的环形填料为0.12 m3/(m2·h) p115 填料塔出现液泛现象后就不能正常操作了。泛点是填料塔操作的最大极限。 p115 填料塔内气、液组成 Y、X 和传质推动力?Y(或?X)均随塔高变化,故塔内各截面上的吸收速率也不相同。 填料塔内气、液组成 Y、X 和传质推动力?Y(或?X)均随塔高变化,故塔内各截面上的吸收速率也不相同。 在上述推导中,用相内传质速率方程替代总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得形式完全相同的填料层高度 Z 的计算式。 用其它组成表示法的传质速率方程,可推得以相应相组成表示的填料层高度 Z 的计算式。 上式说明了 NOG 的含意:对低浓度气体吸收是以全塔的对数平均推动力 ?Ym 作为度量单位,量衡完成分离任务(Y1-Y2)所需的传质单元高度的数目。若分离程度(Y1-Y2)大或平均推动力 ?Ym 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管理规范化提高执行力制度讲座研究.ppt
- 第四章信息符号讯息研究.ppt
- 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研究.ppt
- 管理会计2013年第四章研究.ppt
- 第四章修改稿研究.ppt
- 第四章学前儿童营养研究.ppt
- 管理会计第1章9f研究.ppt
- 管理会计概述研究.ppt
- 管理会计实务项目一管理会计基础认知研究.ppt
-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研究.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