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邀请回应言语行为会话结构对比分析.docVIP

中美邀请回应言语行为会话结构对比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邀请回应言语行为会话结构对比分析

中美邀请回应言语行为会话结构对比分析   摘 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比中美口头邀请回应言语行为在会话结构上的异同,查看当今中美的邀请回应话轮结构与二十年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是否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呈现多种邀请回应结构形式,即单轮、两轮、三轮结构模式并用,这个结果与前人发现的中国邀请以三分结构为主发生了变化;美国人依然只有一种典型的单轮结构 关键词:邀请 言语行为 会话结构 ★基金项目:2014年枣庄学院科研基金一般项目(2014YB48)成果之一 邀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交际行为,当说话人试图请求听话人参加某项活动或做某件事情,便会使用邀请言语行为来达到交际目的。从形式上邀请有书面邀请和口头邀请;在内容上,邀请又可分为真诚邀请与非真诚邀请 一、 文献综述 邀请作为言语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如本体研究(Gu,1990;Mao, 1992; Tseng, Miao,2000)和跨文化研究(Leyre, 2004;凌?矸迹?2011)。在会话结构方面,Gu(1990)首次提出汉语邀请的三分结构特点,即邀请拒绝――再次邀请拒绝――最终邀请接受这样的会话结构,Mao(1992)从文化身份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中式三分邀请的语用功能。 由于以上学者的研究都是描述性研究,没有具体数据支撑,且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因此本文试图在言语行为和礼貌理论视域下系统地对真诚的口头邀请进行中美跨文化语用对比实证研究,探讨中美邀请回应言语行为在语言会话结构上存在的异同,对比其话轮结构与前人的研究是否发生变化 二、 理论支撑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最初由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1962在《论言有所为》中提出。交际的基本单位不应该是句子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而话语本身就是一种行为,Austin的学生Searle1979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他按照功能将言外行为分为五类: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宣告类,本文所要研究的邀请言语行为属于指令性言语行为。该理论将话语看作是“行为”,是一个交际双方通过互动而正确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过程,该理论构成了语用学研究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礼貌理论产生发展起来,其中,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和BrownLevinson(1978;1987)的礼貌理论最有影响力。Leech(1983:132)阐述了六条礼貌原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BrownLevinson(1978;1987)的礼貌理论重点概念是面子(Face),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和礼貌策略。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消极面子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何兆熊,2000)。在BL(1987)看来,邀请是一种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的行为 三、 研究设计 共100名受试者参加本次研究,中美各50名。中国的50名受试者为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为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和市政工程,年龄在19-30岁之间;美国的50名受试者,是生活在纽约和旧金山两市的美国人,年龄在20-30岁之间。研究工具采取访谈记录单。访谈记录单要求受试者回忆近期发生在自己或家人朋友身上的真实口头邀请言语行为,并尽可能真实地写下邀请者与被邀请者的详细对话,并说明交际双方的年龄、关系以及亲密程度、权势关系和邀请的难易程度。将访谈记录单200份发送给100名受试(中美各半),要求每位受试填写两份访谈记录单。受试者完成之后进行回收,得到中方87份访谈记录单,美方只回收到55份。最后经过研究者的阅读,有78份中文样本和50份英语样本是有效的 四、 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 汉语语境下的邀请回应话轮结构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在会话结构方面,汉语中的邀请回应言语行为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互动过程,单轮、两轮和三轮结构并存。一般而言,邀请者在发出邀请之前,会寒暄几句作为暖场或者探询邀请实现的可能性,研究者将其称为预邀请;随后,邀请者切入正题,正式表达他的邀请意愿,此时被邀请者可以选择直接接受或者拒绝,双方可能会就邀请的原因、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协商问答,经过协商被邀请者做出决定并进行回复;如果被邀请者拒绝了邀请,那么邀请者要么接受拒绝,要么继续邀请,经过两轮或三轮跷跷板式的互动,邀请回应言语行为最终实现 1.单轮结构 单轮结构是最简单直接的邀请回应言语行为,其模式是这样的:(预邀请―回应)→邀请―(协商)接受/拒绝(协商)。通过分析,研究者发现74%的语料采用了单轮结构 2.双轮结构 在双轮结构中,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