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津地域文化视域下《三寸金莲》物质民俗语汇探究.doc

天津地域文化视域下《三寸金莲》物质民俗语汇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津地域文化视域下《三寸金莲》物质民俗语汇探究

天津地域文化视域下《三寸金莲》物质民俗语汇探究   摘 要:冯骥才中篇小说《三寸金莲》以小脚女子香莲的一生为主线,以天津为故事背景,凭借大量的服饰民俗语汇、饮食民俗语汇等“津味儿十足”的物质民俗语汇真实再现了清末天津生活文化场景。本文通过研究物质民俗语汇的来源、用处、演变及其在天津物质文化中的地位来解读《三寸金莲》,深入理解求质求精、富有融合性和时代性的天津文化 关键词:《三寸金莲》 物质民俗语汇 服饰民俗语汇 饮食民俗语汇 天津文化 曲彦斌先生在《论民俗语汇――人类最基本的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对语汇做出明确定义:“语汇,又叫词汇,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或固定短语的总和”[1]。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2]就是说,语言的产生是基于文化的存在,所以语言与从属于文化的民俗有着天然的联系,民俗赋予语言特定的文化内涵,并在语言记述和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当民俗与语言结合到一起,产生某种民俗现象的时候,最能体现这种民族语言现象的便是语汇,所以民俗语汇即反映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汇,而物质民俗语汇就是民俗语汇中的一个分支,对于“物质民俗”。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对物质民俗作出了明确定义,物质民俗是指“人类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的风俗习惯。”[3] 纵观冯骥才先生的《三寸金莲》,其中也涉及不少“瓜皮小帽”“马褂”等服饰民俗语汇和“天津八珍”“天津三绝”等饮食民俗语汇,无一不体现了天津人精致悠闲而又不失时代性的生活和文化氛围。然文中对于交通和房屋等描绘笔墨甚少,所以本文重点研究服饰和饮食两大方面的物质民俗语汇 一、《三寸金莲》中的服饰民俗语汇 钟敬文先生提出服饰民俗是指某个地区或民族的人们关于穿衣、服饰、打扮等方面的风俗习惯,标志着一种文化现象。各个地区的服饰都受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审美倾向以及外来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地区的服饰都独具特色,是一个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标志 远古先民从衣不蔽体到逐渐注重服饰的过程,其中既有保护身体的目的,也是思想开化,有羞耻之心的体现。据考古发现,在两万九千多年前,先民就懂得用骨针缝制兽皮来遮盖身体。华北地区居住者大多为汉人,是重要的农耕地带和人口集中区域。相比较于其他地区,服饰比较简洁,华北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冬冷夏热,所以夏季服饰的布料多为透风易吸汗材质;冬季则为棉衣棉裤棉鞋棉靴,以遮风驱寒为主 《三寸金莲》中常出现“大暖帽”“帽筒”“瓜皮小夹帽”“耳套”“皮帽”“套裤”“短打扮”“袍褂”“袍子”“马褂”“补褂”“短褂子”“裙褂”“大褂” 等服饰词语。这些词语带有浓厚的华北地区民俗特色。下面结合作品中具体的例子予以说明 (一)帽:“大暖帽”“帽筒”“瓜皮小夹帽”“耳套”“皮帽” 1.头顶大暖帽,精气神派头都挺足 “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质。《清会典事例“(?治)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和便帽的区别。礼帽俗称“大帽子”,一为冬天所戴,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为凉帽。在《燕京岁时记“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 2.众人全都起来,有的拿外边的大氅斗篷披上,有的打帽筒取下帽子戴上 帽筒多为一对,一个放凉帽,一个放暖帽。在晚清时期流行,在条案上放置一对帽筒,下朝的官员把顶戴花翎放在上面,既是美观,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大清灭亡以后,帽筒从官家传到寻常百姓家,不仅图案做了改变,由原来严肃的山水人物成为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而且其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成为女儿出嫁时的陪嫁的必备品 3.这歪歪扭扭小人儿,头顶瓜皮小夹帽,一副旧兔皮耳套赛死耗子挂在脑袋两边,咯吱窝里夹个长长布包 瓜皮小帽是属于便帽的一种,以其形状得名,这种便帽上锐下宽,以六瓣合缝,前端定有玉或者翠作为饰物,在民间被戏称为“西瓜皮帽”,《枣林杂俎》有记载,“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 4.正如寒带人骂热带人不该赤臂,热带人骂寒带人不该穿皮袄戴皮帽 皮帽也叫做“拉虎帽”,脑后分开而系以二带,原本是皇帝在狩猎时所戴的帽子,后来王公也戴。一般材质是毡,左右两旁有毛,可以将帽子边沿翻下来掩耳。大多为北方寒冷时所戴,也叫作“耳朵帽” 5.一副兔皮耳套赛死耗子挂在耳朵两边 耳套由称“暖耳”“护耳”,是冬季御寒、保护耳朵的一种饰物,多用皮毛作边饰,主要是防止耳朵受冻 (二)裤:套裤,短打扮 1.鞋子更是出奇讲究,连鞋底墙子、底牙、裤腿套上全是精致到家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