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法律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浅析法律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族。各少数民族在本民族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当前社会、经济、信息、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空前的危机,此时需要国家和政府以及社会加以重视。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护民族文化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当前少数民族文化在慢慢地淡化、甚至消亡,只有极少一部分少数民族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习惯、风俗等。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既有利于弘扬、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又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并促进各民族间和谐相处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法律法规;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1-0014-03
作者简介:张顺林(1990-),男,土家族,贵州遵义人,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法治与实践
我国是一个具有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其特色的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在我国境内各民族在本民族地区因居住环境及历史原因而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并带有民族特点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他们各自的风俗、节日、宗教传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服装、歌舞等,都是植根于各自民族环境中,都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该民族的历史发展水平。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因为有了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才有了今天丰富多彩的中国,使中国在全世界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地位,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大国。目前我国虽然取得了今天的瞩目成就,但同?r在逐渐在淡忘、甚至在消亡我国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然而,民族文化不仅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和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也往往是经济发展的先导,同时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对于我国构建小康社会、和谐法治社会,甚至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危机的表现
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包涵着各民族文化独特的历史与风情,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东西和特点,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音乐舞蹈、图腾崇拜等。但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民族文化方面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随着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取得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少数民族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在外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导致民族文化面临生存危机,一部分已经消亡,另外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一)民族服装的消失
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跟着时代的潮流,喜欢穿时髦的服装而慢慢地抛弃了本民族的服装。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少数民族甚至忘记了本民族服装的样式、含义、图标以及制作方法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人外出等导致民族服装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在很多民族地区,人们平时极少穿戴民族服装,偶尔也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穿戴民族服饰和服装,只有在重要的民族节日或是其他重要民族活动中才能看到人们穿戴的传统民族服饰
(二)少数民族歌舞难以传承
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和在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下,大多数人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一部分年轻人受到强势消费文化、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民族和民间文化产生了质疑,认为这些是落后的东西,不再去唱歌不再去跳舞,渐渐地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民族歌舞,更为严重的是民间歌舞等艺人逐渐老化,又无新人继承,致民族歌舞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三)民族语言的消失、语言文字濒临消亡
一些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了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交往,其本民族语言面临严重危机。如赫哲族,目前只有十几个60岁以上的老人能使用本民族语交流。满语,现在约有100人能听懂,约有50位老人可以说。基诺族已经放弃了双语教程,统一用汉语授课,有专家预言,20年后这个民族的语言将彻底消亡。①语言文字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而且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与载体,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语言体现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濒临消亡的危险境地
(四)民族文化的意识淡薄、传承危机
广大民族地区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忙
文档评论(0)